近日,記者從內蒙古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張鵬舉教授帶領建筑學院部分專業教師編著完成的《內蒙古古建筑》和《中國建筑傳統解析與實踐傳承(內蒙古卷)》兩本著作日前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內蒙古古建筑》是國家“十二五”重大出版物規劃項目《中國古建筑叢書》首期完成的系列圖書之一,也是內蒙古首部系統研究介紹地域建筑遺產的圖書。全書69.6萬字,內容包括內蒙古的村鎮聚落、傳統民居、宗教建筑、衙署府第、塔幢、敖包和建造技術等。該書目的是系統總結內蒙古地區古代建筑精粹,傳承、發揚古建筑文化和建造技術,編寫工作從2011年初開始,歷時4年多完成。我區由于獨特的民族歷史發展歷程,形成了蒙、漢、藏等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建筑文化,留下了大量具有很高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建筑遺產。因此,《內蒙古古建筑》的編撰出版,不僅有利于我區建筑文化遺產的宣傳和保護,同時對于傳承和發展民族、地域建筑文脈,推動地域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近日,記者從內蒙古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張鵬舉教授帶領建筑學院部分專業教師編著完成的《內蒙古古建筑》和《中國建筑傳統解析與實踐傳承(內蒙古卷)》兩本著作日前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內蒙古古建筑》是國家“十二五”重大出版物規劃項目《中國古建筑叢書》首期完成的系列圖書之一,也是內蒙古首部系統研究介紹地域建筑遺產的圖書。全書69.6萬字,內容包括內蒙古的村鎮聚落、傳統民居、宗教建筑、衙署府第、塔幢、敖包和建造技術等。該書目的是系統總結內蒙古地區古代建筑精粹,傳承、發揚古建筑文化和建造技術,編寫工作從2011年初開始,歷時4年多完成。我區由于獨特的民族歷史發展歷程,形成了蒙、漢、藏等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建筑文化,留下了大量具有很高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建筑遺產。因此,《內蒙古古建筑》的編撰出版,不僅有利于我區建筑文化遺產的宣傳和保護,同時對于傳承和發展民族、地域建筑文脈,推動地域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