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到2018年底,全省完成500個左右傳統村落檔案建立和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到2020年,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特色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一批旅游、文化產業集群,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意見》提出,安徽省將全面保護村落傳統選址、格局、風貌以及自然和田園景觀等整體空間形態,重點保護文物古跡和傳統建筑,積極保護古路橋涵垣、古井塘樹藤等歷史環境要素。注重傳統文化、生活習俗的延續,留住鄉愁記憶。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名錄保護體系建設以及傳承人認定等工作,推進民間文化進校園、進社區,使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旅游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傳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加強對村落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核心保護區要嚴格控制各類建設行為,建設控制地帶要嚴格控制新建農房的層高、體量和色彩,禁止拆舊建新、拆真建假,防止建設性破壞。
《意見》強調合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在不改變傳統建筑主體結構和外觀前提下,鼓勵村民利用傳統建筑依法從事旅游經營等相關活動。引導村民利用承包地或自有房屋發展傳統農產品、美食、手工藝等特色經營,打造一批特色種植業、休閑觀光農業、傳統工藝生產基地等。組織實施“互聯網+傳統村落”行動,積極融入業態,加強地域特色產品營銷策劃,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