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里茶道上的安化永錫橋
李 謙
6月21日,萬里茶道國內段沿線8省區文物部門和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聯合行文,將申遺預備清單文本正式提交國家文物局。其中,湖南首批重點推薦申報的遺產點8處。
萬里茶道是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商道,推動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萬里茶道中國段有9000多公里,沿線閩、贛、湘、鄂、豫、晉、冀、內蒙古8省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預備名單申報文本的編制工作。其中湖南推薦遺產點有安化茶廠早期建筑群等8處。根據相關程序,國家文物局將組織審核申遺文本,并開展對8省推薦遺產點的考察評估。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表示,湖南是萬里茶道遺產資源集中地與不可或缺的節點省份,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工作,保護、展示好沿線文化遺產,有利于提升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的文化品位、推進安化等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促進相關市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湖南產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全國最早利用、生產茶葉的重要地區之一。目前,經國家文物局從價值關聯、要素構成及保存情況、保護管理保障等維度考察評估,從聯合申遺的8省區遴選出首批重點推薦申報遺產點49處,湖南占8處;一般推薦申報遺產點45處,湖南為15處。萬里茶道湖南段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湖南安化縣早在2006年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中就重點關注黑茶文化遺產的調查登記,對一大批古茶園、古茶道、古茶亭、茶葉加工老作坊、古集市等建筑進行了登記并集中上報,被國家文物局評為此次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安化7座風雨橋也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化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巍奇表示,萬里茶道申遺將為黑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的學術性和專業性極強,湖南省文物局聘請三位資深學者,組成了萬里茶道湖南申遺專家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頌華認為,湖南段遺產點多、線路長,文物保護與管理難度大,希望以此次申遺為契機,推動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上新臺階。有關專家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加強相關文物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工作,讓群眾自覺參與文化遺產和自然生態的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