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曾慶芳
在伏牛山深處,有一處溶洞群,玄妙神奇,引來一代先哲老子在此隱居百年。這就是位于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地帶西峽縣二郎坪鎮大廟村的老君洞。
老君者,老子也,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道家學說的創始人。據《史記》記載,老子見周已衰,遂辭官隱居,駕青牛過函谷關,見此地山清水秀、風景迷人,便在此隱居下來,后應尹喜之邀寫下了千古名著《道德經》,故有“南武當始祖、北伏牛老君”之說。
老君洞景區總面積126平方公里,主要由老君洞、野人谷、太清谷三個景區組成,是我國唯一一家集道家文化、山、水、溶洞、野人故事為一體的綜合風景區。景區內現存有大廟遺址和唐、宋、明、清時期碑刻,是宛西最大的道教圣地。
進入老君洞,只見燈光幽暗,上下左右皆為乳白色的鐘乳巖,洞中有洞,洞洞相連。以石擊洞壁,朗若鳴磬,四壁回應,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洞中供有老君石像,周圍香火不斷,紫煙繚繞。洞內巖石千姿百態,有如雙臂合抱者,如倒置之臼者,也有如凌空欲飛者,令人叫絕。
走出老君洞,前行不遠就是青牛洞,相傳這里是老子的坐騎青牛的棲息地。青牛洞內曲徑通幽,大洞套著小洞,小洞連著大洞,有狹小石徑貫通,時明時暗,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洞中石壁上的“老君坐堂”、“恐龍如山”、“觀音聽琴”等天然形成的景觀造型逼真,巧奪天工。
位于老君洞上部的野人谷森林覆蓋率達98%,有“夏日里的深秋”、“天然空調”之美譽。最具神韻的是野人谷的瀑和潭。20多簾瀑布或輕盈飄逸,或狂放豪邁,輕如一簾幽夢,急若虎嘯龍吟。潭則多為石潭,經過億萬年瀑布的沖擊、打磨,有的像圓碩的水缸深不見底,有的像巨大的玉盤清澈透明。飛瀑成潭,潭滿則瀉,瀉又成瀑,瀑與潭親密相連。
作為景區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方,太清谷全長3公里,被譽為“中原第一氧吧”。谷內樹高林茂,流水潺潺,年平均氣溫只有17.6℃,夏季最高溫度也不過24℃左右,是我省唯一一家夏天不用戴遮陽帽的景區。
北有洛陽牡丹,南有西峽紫荊。走出太清谷,映入眼簾的便是聞名遐邇的紫荊花群了。每年4月春暖花開之時,老君洞景區內18萬畝紫荊花競相綻放,漫山遍野一片紅色的海洋,吸引了大量游客及攝影愛好者、畫家前來觀賞采風。
名片
伏牛山之肺
生態基因庫
國家4A級景區
中原神農架
中原第一氧吧
天下第四洞天
北國氧都
宣傳語
老子隱居地
西峽老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