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qū)香嚴寺內(nèi), 1300余年的雌雄銀杏樹散發(fā)著古老而神秘的清香,成為這座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一道靚麗美景。
香嚴寺風景區(qū)位于淅川縣倉房鎮(zhèn)境內(nèi),東臨丹江口水庫,北依層巒疊嶂的八百里伏牛山,西接道教圣地武當山。這里,名勝古跡薈萃,自然風光旖旎,森林覆蓋率達60%,擁有全國最大的楚文化遺址群——下寺春秋古墓群,及中原保護最好的七級佛塔。這里,楚文化、佛教文化、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山、水、林、寺相得益彰。不少文人墨客諸如宋代的范仲淹,元代的楊載,明代的李蔭、李袞等都在此留下了感人的詩篇。
香嚴寺由上寺和下寺組成,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是唐肅宗、唐代宗兩朝國師慧忠的修煉道場。特別是唐宣宗李忱稱帝前,在這里落發(fā)為僧達七年之久,更為香嚴寺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香嚴寺四周群山環(huán)拱,東為龍山,西為虎山,整個地形狀如蓮花,寺院恰在蓮花中間。石牌坊、韋馱殿、大雄寶殿、望月亭、法堂、藏經(jīng)樓依次排列于中軸線上,兩旁有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禪堂等古建筑,現(xiàn)存殿堂房舍多達140余間,為中原地區(qū)大型古建筑群之一。尤其是藏經(jīng)樓內(nèi),有一塊10平方米的靈氣寶地,俗稱“消災寶地”。寺內(nèi)還有中原地區(qū)最大的彩繪壁畫,有系三間四柱無樓柱出頭式的“敕賜顯通禪寺”坊,有工藝絕倫的寺房、石塔、石橋等建筑,其磚雕、木雕、石雕工藝被有關(guān)專家譽為“三絕”。下寺出土的銅禁、編鐘等2000多件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在國內(nèi)外引起巨大轟動。
香嚴寺因慧忠國師的強大影響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歷代高僧輩出。在香嚴寺歷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臨濟正宗高僧擔當,自1657年延續(xù)到1851年,近兩百年時間,香嚴寺成為臨濟正宗的重要道場。
名片
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國家4A級景區(qū)
省級森林公園
中原四大名寺之一
中原最大色彩原型壁畫
中原保護最好的七級佛塔
形象宣傳語
皇家禪寺
水國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