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06年9月18日21時50分,從遙遠的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傳來喜訊:南陽伏牛山和濟源、洛陽的王屋山-黛眉山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兩園“入世”之反應篇
南陽:11個景區免票三天
伏牛山地質公園“入世”的消息傳來,南陽市委書記何東成、市長黃興維等領導均異常興奮,他們當即決定,西峽恐龍遺跡園、寶天曼等11個景區免費開放三天。
南陽市有關領導告訴記者,發展伏牛山生態游,是省委、省政府繼培育沿黃“三點一線”精品線路后,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又一大動作。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成功,不僅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伏牛山,而且也讓世界了解了南陽,了解了河南。
據悉,從9月20日起的三天時間內,南陽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老界嶺風景區、西峽龍潭溝風景區、內鄉縣衙、寶天曼博物館、寶天曼景區、南召五朵山真武頂景區、南召丹霞寺、南陽漢畫館、張衡博物館等11個景區免費開放。
濟源洛陽:兩地群眾一片歡騰
王屋山-黛眉山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消息傳來后,濟源、洛陽兩地群眾一片歡騰。9月19日凌晨6時許,正在濟源市世紀廣場晨練的人們得到消息后,都停止鍛煉,圍在一起分享喜悅。
9月19日上午,濟源市召開加速城鄉一體化會議,濟源市委書記周春艷正式向大家通報了王屋山-黛眉山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消息,會場上掌聲雷動,人人臉上都寫滿了笑意,許多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兩園“入世”之實力篇
伏牛山:兼具自然與人文景觀
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中國中央造山系東段、河南省伏牛山脈的腹地,由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寶天曼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南陽恐龍蛋化石國家自然保護區、獨山玉國家礦山公園等資源整合而成。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內有南召猿人遺址、漢代冶鐵遺址、楚文化遺址、內鄉縣衙、南陽府衙、張衡博物館等一批人文景觀,公園規劃建設面積1340.93平方公里,附屬自然保護區面積1296.54平方公里。其中,地質旅游及生態旅游面積683.95平方公里,地質科學考察區面積656.98平方公里。地質科考路線208.34公里,屬大陸造山帶型綜合性地質科學公園。
在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所屬的白堊紀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內,共發現白堊紀恐龍蛋化石6科9屬13種,其中西峽長圓柱蛋化石為世界罕見,戈壁棱柱蛋化石為稀世珍寶。
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號稱“中華脊梁”。幾億年前,南北板塊相向碰撞,八百里伏牛山拔地而起,巍巍伏牛山由此誕生。中國地質科學院原院長、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專家趙遜博士對伏牛山考察后很興奮地說:“伏牛山出土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多、品種之全,世界第一,這里堪稱恐龍故鄉;伏牛山的植被繁茂,物種豐富,生態系統良好,是名副其實的生物基因庫。伏牛山孕育了極具特色的地質遺跡和自然文化遺產,具有典型性、唯一性、代表性。”
王屋山-黛眉山:一部“天然地質史書”
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別位于濟源市和洛陽市新安縣境內,由王屋山、黛眉山和黃河谷地3個地貌單元組成,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個自然整體。整個地質公園有3大園區和7大景區,總面積98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273平方公里。
據趙遜博士介紹:“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是一座以裂谷構造、地質工程景觀為主,以典型地質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觀、地質地貌景觀為輔,以生態人文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型地質公園。”
據介紹,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內地質類型齊全,地質內涵豐富,地貌景觀獨特。從地球的形成到今天的新構造運動,從古老的裂谷演變到今天的地貌景觀,從黃河、濟河的形成到二者之間相互的襲奪,都在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里留下了獨特的印跡。
趙遜博士認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典型地質遺跡:分布在公園內的太古宇林山群、古元古界銀魚溝群、長城系西陽河群、薊縣系汝陽群地層和嵩陽運動、中條運動、王屋山運動、晉寧運動遺跡,系統反映了古大陸增生、拼接和裂解的全過程,具有世界對比意義;出露齊全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層序及保存完好的自嵩陽運動以來的八次造陸、造山運動遺跡,詳細記錄了距今25億年以來華北地區地殼的海陸變遷過程,儼然一部記錄于石頭上的“天然地質史書”。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內的黃河三峽是黃河中下游最后一道峽谷,包括孤山峽、龍鳳峽和八里峽,峽深河窄,水流湍急。在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還有一處人文景觀——黃河小浪底大壩。小浪底水庫大壩全長1667米,頂寬15米,底寬864米,壩高154米,是僅次于三峽工程的大型水利工程和世界級洪水治理工程。水庫蓄水后,在大壩上游形成了華北最大、面積達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山水交融,構成了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錦繡畫面。
愚公移山的傳說婦孺皆知,而這一傳說就發生在濟源市王屋山一帶。濟源市委宣傳部新聞科長張林山告訴記者:“其實,對王屋山影響最為深刻的是起于魏晉、盛于唐宋、綿延至今的道教文化,并由此產生了一大批宮觀、著名道士和道教著作,留下了豐富的遺跡和傳說,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提供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兩園“入世”之歷程篇
南陽:兩年奮戰一次成功
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從建設到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成功,只用了700多天。伏牛山地質公園內的標志性工程——西峽恐龍遺跡園,從打下第一根樁基到建成并向游客開放,只用了兩年時間。專家們說:在創建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過程中,南陽創造了一個個驚世駭俗的奇跡,書寫了無與倫比的南陽速度。
2005年,南陽市委將創建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確定為全市的一項重點工作。創建工作由此全面鋪開。
2005年10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三屆世界地質公園推薦評審大會上,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力挫群雄,以109.72分的高分,在全國6個申報者中位居第一名。
2005年11月,南陽市有關領導在創建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動員大會上提出:“決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申報一次成功!”
創建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土地、旅游、環保、城市建設等數十個行業和部門,特別是場館建設,國內缺乏可供借鑒的經驗,再加上時間緊迫,建設標準高,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南陽市有關領導說:“我們加強地質遺跡、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管理,實施生態環境優化工程,科學整合資源,先后投資3.74億元,對內鄉馬山地質廣場、西峽地質廣場、西峽恐龍遺跡園、寶天曼博物館等進行了精雕細刻。這樣才使我們最終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順利驗收,并一次申報成功。“
濟源洛陽:兩地一心投入巨資
為使王屋山-黛眉山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濟源市和洛陽市新安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據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有關領導介紹,濟源市投入2200余萬元,規劃和建設了公園的科普線路、地質博物館、地質科普教育基地等;新安縣投入上億元修建了通往景區的公路,完成了公園的規劃工作,并建設了地質博物館。今年8月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雅羅舍克博士和庫穆博士專程對王屋山-黛眉山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們的結論是:“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特殊的地質科學意義和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在世界地質公園中極為獨特。”
王屋山-黛眉山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無疑為濟源市和洛陽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濟源市目前已把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作為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龍頭。濟源市委書記周春艷表示,通過地質資源的開發、地質科普的宣傳,將實現地質遺跡保護和旅游經濟發展的雙贏。
兩園“入世”之背景篇
我國世界地質公園增至18處
在9月18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會上,除伏牛山和王屋山-黛眉山外,中國的泰山、雷瓊、房山、鏡泊湖四處地質遺跡也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至此,中國已擁有18處世界地質公園。
什么是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什么是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按管理層次分為四個等級:縣市級地質公園、省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并經專家組評審通過,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地質公園,稱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