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4月7日上午,南陽市博物館館長柳玉東、副館長張曉剛等人,將從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墓前敬取的數捧墓冢靈土帶回南陽武侯祠,進入大拜殿鞠躬施禮后,舉行了“諸葛草廬迎回武侯靈土”儀式。
武侯靈土回草廬
4月4日,陜西省漢中市勉縣舉行2016年公祭諸葛武侯典禮,南陽武侯祠以南陽市博物館副館長、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剛為團長的公祭團,在臥龍崗敬取十捧“諸葛躬耕熟土”,在陜西省漢中市勉縣舉辦的“丙申清明勉縣公祭諸葛武侯典禮”現場,莊重地為武侯墓冢培土。
4月7日,柳玉東、張曉剛等人莊嚴而肅穆地將諸葛武侯墓冢靈土灑于武侯祠草廬周圍的的桕樹下,讓諸葛武侯的英魂回到他所熱愛的南陽大地。
柳玉東說,諸葛亮“始于南陽,隕于勉縣”,今日武侯墓冢靈土回歸躬耕故里,實現了臥龍崗人盼望多年的心愿,也加深了南陽和勉縣間的友誼。今后,南陽武侯祠將繼續挖掘、弘揚諸葛亮文化。
躬耕南陽縈胸懷
東漢末年,南陽作為帝鄉,吸引無數人才。公元197年,青年諸葛亮開始了在南陽臥龍崗的躬耕生活。半間草廬,一把鋤頭,一身布衣,他過著平凡的生活。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27歲的諸葛亮懷揣一顆為國為民的心走出南陽。公元234年8月,作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北伐前線,蜀漢朝廷按其遺命葬于定軍山下,并追謚他為“忠武侯”,其墓故名“武侯墓”。
張曉剛介紹說,諸葛亮曾經在生前表達過,想回到南陽諸葛草廬,像從前一樣過著平淡、樸素的躬耕生活。“1700多年后,臥龍崗人作為文化使者,精心陪護先生墓冢靈土,并迎回南陽,封添在諸葛草廬周圍的參夭古桕之下,也算實現了先生回歸南陽的夢想。”張曉剛說。
半間茅屋天下顧
不同于曹操設的72疑冢,也不同于孫權建造的雕梁畫棟的宏偉宮殿,諸葛亮生前簡居,死后簡葬:陜西勉縣武侯墓一堆黃土,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半間茅屋。“自來宇宙垂名,布衣有幾?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南陽臥龍崗的這副楹聯歷來受游客贊賞。“諸葛亮死時穿的是隨身的衣服,墓冢中沒有陪葬品,在世時兩袖清風,病逝后樸素人葬。他勤政、廉政的思想,值得當代人深思、學習。”張曉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