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塊上神秘的凹穴圖案
外國專家羅伯特·貝納里克正在觀察巖畫
是隨手涂鴉還是祭祀符號?我們的祖先們想告訴我們什么?南陽鴨河工區及周邊發現千余處史前巖畫,被稱為“東方天書”,吸引了大批中外專家前來南陽“***”。
石頭上成百上千的凹穴組成一個個神秘符號,一次偶然的外出中,鴨河口水庫周邊和夢山一帶一大批奇怪的石頭吸引了南陽的巖畫愛好者白振國、李英年等人的注意。今年6月10日,經過中國巖畫研究中心調查組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正式確認這些神秘符號是史前巖畫遺存。6月30日,國內外專家將其命名為“鴨河巖畫”。
這些或鑿或磨的人工痕跡是否是史前文明的遺留?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嗎?是遠古生活、生產、祭拜活動的記錄嗎?是古人占卜星象的卦圖嗎?蘊涵著什么樣的遠古歷史和深刻含義?我們從何而來?中華文明史的起源到底在哪兒?記者帶你走近東方天書。
內容之豐、體量之大世所罕見
巖畫,是指史前人類刻畫在巖石上的圖畫或圖案,其中圖畫是具象的動物、植物圖形,多以天然染料繪制,圖案則表現為凹穴式的單個或多個抽象圖案。巖畫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廣泛分布,在我國境內,具象的圖畫式巖畫有三大分布帶:東南人面像巖畫、北方草原動物巖畫和西南地區生活巖畫。
本世紀初,在新鄭具茨山發現的凹穴式巖畫顛覆了世界巖畫界的原有認知,抽象的凹穴巖畫被專家認定為此前未經發現的全新巖畫體系。此后,凹穴巖畫在我省平頂山、駐馬店、方城縣相繼被發現。自此,“中原巖畫”在中國巖畫學范疇內的獨特地位,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公認。
經初步調查,鴨河巖畫群中凹穴巖畫占主導地位,面積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不等,形式上有單穴、雙穴、三連、六連穴或多穴相連,有的帶溝槽、有的帶方格,同時還發現有動物刻畫、大型祭祀場所、玉璧狀大碾盤,還有生殖崇拜圖騰等。最驚人的是一大塊平坦的巖石上,上百個凹穴由溝槽相通相連,形似滿天星辰。還有一處圖案則像太陽,形象生動,極其罕見。這些巖畫歷經風雨剝蝕,紋理形狀仍清晰可見。
在鴨河工區方圓數十千米內,凡屬山崗、丘陵地帶有裸露巖石的地方,大都有巖畫遺存、巨石文化遺跡,分布面積比較廣泛,主要在鴨河水庫周邊、夢山、上潘山、楊寨村等地。
白振國介紹,這批巖畫有多處一石百穴、祭坑祭壇,超過了此前以往,特別是多處具有生殖崇拜特征的巨石,形象逼真、分布有序,疑似大型族群部落的圣山崇拜遺跡。
6月10日,中國巖畫研究中心、南陽市文物局組成調查組進行一周實地考察,確認鴨河工區境內發現大量史前巖畫與具茨山巖畫、方城巖畫形態一致,是同時期的史前文明,同屬于“中原巖畫帶”重要遺存,且鴨河巖畫分布之集中、體量之巨大、內容之豐富,世所罕見。
***“天書”引發世界關注
鴨河巖畫的發現引起了國外專家的極大興趣。6月30日,國際巖畫組織聯合會執行主席羅伯特·貝納里克、印度巖畫協會會長、本迪支利大學教授庫馬爾等國內外專家齊聚南陽鴨河工區,對當地發現的大量巖書巖畫進行了考證、論斷。
距鴨河工區僅十幾公里的黃山新石器遺址,屬仰韶文化特征兼有屈家嶺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性質。可以表明,鴨河工區所處地域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史前文明時期,是中原農耕文明的繁盛地和重要部落聚居地,其凹穴巖畫與具茨山巖畫一脈相承,巖畫群及巨石遺跡是上古先民在此耕耘播種和繁衍生息的真實例證。
截至目前,國際上認定的巖畫年代為4萬年前。中原巖畫發現至今,現有技術尚未能識別產生年代。這次,國際巖畫組織專家將使用微腐蝕技術為南陽巖畫進行斷代,希望能夠破解中原天書密碼。
省作協名譽主席二月河說,我們要保護、利用鴨河工區巖書巖畫,讓這些“無字天書”真正成為解讀神秘文化的符號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