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漢明帝期間,葉縣有個縣令叫王喬。相傳,他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人物,他法力無邊,治縣有方,在葉縣大地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在王喬執政期間,葉縣境內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的生活,當地群眾都把王喬奉若神明。
一日,傍晚時分,彩霞鋪滿了天空,眼看是晴空萬里,突然一陣悶雷,一朵彩云從遠處慢慢落到縣衙中,待大家看時,原來是一口立棺。王喬看后對大家說:“上天要召我回去了!”在場的人們聽后非常難過,跪下哭道:“大人,你不能走呀,這里的百姓離不開你呀。”王喬流著淚將大家扶起說:“我也不想離開大家,只是天命難違呀。我去后,大家抬著棺材,出縣城一直向東北方向走,不管到哪里,只要繩子斷了,就是我的墳地。我葬到那里后,仍然同大家在一起,縣里不管出什么大事,只要擊動樓上的那面大鼓,我定會相助。”說罷,王喬整了整衣服,面向朝廷的方向拜了三拜,打開玉棺,入棺而去。
當地百姓聽說王喬去世了,紛紛扶老攜幼前來憑吊。第二天一大早,縣衙內的官吏按照王喬當時的吩咐,抬上玉棺向東北方向走去。說也奇怪,在縣衙內,玉棺有千斤之重,推都推不動,現在抬起來倒像當時的青紗小轎一樣輕松。不覺到了中午時分,他們抬著玉棺來到一個村莊,由于天氣炎熱,大家剛想停下來歇一歇,突然間玉棺重如千斤,四條繩子同時斷開,玉棺也落到地上。大家來到附近的小樹林休息,剎那間,玉棺處起了一陣黃霧,霧越起越大,既而形成了一陣旋風。風越刮越大,只刮得天昏地暗,一時間什么也看不見了,到了半夜風才停止。到天明,大家去看時,這里早已沒有了棺材,而形成了座大墳墓。這天夜里,全縣的耕牛都累得大汗淋漓,喘息不止,臥地不起。
當地百姓為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父母官,在這里修了一座祠堂叫“王公祠”。到了清同治年間,葉縣縣令歐陽霖,把這里定為葉縣八大景之一,叫 “王喬飛鳧”,葉縣縣志上有記載。現在,此景已不復存在。這個村子后來就叫“墳臺”,1994年改名為“仙臺”,是當今葉縣仙臺鎮政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