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平頂山

孟詵:名門望族走出的食療大師

2013/10/12 14:57:00 點擊數: 【字體:

孟詵:名門望族走出的食療大師
2005年重修孟氏祠堂,寄托著孟氏后人對先賢的尊崇與懷念。
孟詵:名門望族走出的食療大師
孟氏祠堂供奉的孟詵畫像

   
    “千載食療話孟詵”系列之一

  記者 朱金中 文圖

  引子

  PREFACE

  “藥補不如食補。”這是如今很多都市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汝州采訪,接待我的汝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尚自昌先生請我吃燉狗肉,席間聊起了食療的話題。“食療學的大師孟詵就是我們汝州人,到了孟詵故鄉,更得進進食補。”尚先生夾起一塊兒狗肉往我碗里送,“孟詵在他的名著《食療本草》中說,犬肉補血脈,填精髓。狗肉可是大補啊!”

  孟詵何許人也?

  據史書記載:孟詵是唐代汝州子平里(今汝州市陵頭鄉孟莊村)人,是著名學者、醫學家、飲食家。他的著作《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他也被譽為食療學的大師。

  一番食療體驗,讓我有了興趣,非常渴望到這位食療大師的老家看看。

  一個閑暇的陰天,我驅車前往汝州市陵頭鄉的孟莊村。孟莊村在汝州東北約12公里處,沿著汝州的環城公路而行,一路上貨車轟轟,塵土飛揚,甚至喧囂。但車子拐進一條鄉間土路后,車流的轟鳴聲頓時被甩在了身后,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孟莊村不大,村里人或悠閑地蹲在門口,或在村里散步。由于近幾年生活條件的改善,孟莊村人大多住進了新房,幾乎沒保存下什么古建筑,但讓人吃驚的是,漢磚古碑隨處可見,有的被用來壘墻,有的被遺棄在路邊。尚自昌告訴我,他們幾年前來調查過,村子周圍有不少漢墓,所以村里散落的漢磚古碑非常多。

  孟莊村村支書孟新堂今年60歲,按照孟氏家譜來看,他是孟詵的四十六代孫。孟新堂說,村里有1700多口人,孟姓占了一大半,“我們這一支孟姓的不光是孟詵的后裔,也是孟子的后代”。

  據史料記載,孟詵為孟軻的第三十一世孫,是漢代從山東遷到河南的一支。

  孟子后人英杰輩出,文人騷客,數不勝數,但孟氏后人中能出一位醫學家,并寫下食療學的經典之作,倒也很符合儒家的定義:“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醫國者畢竟少數,大多數醫生依然活躍在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第一線。而本文的主人公孟詵,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醫學家。

  故鄉遺跡

  盡顯昔日的輝煌


  老井、古樹、石碑、祠堂,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不僅寄托著孟氏后人對先賢的尊崇與懷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孟莊村孟詵一族曾經的顯赫與輝煌。

  孟莊村有幾口老井,即使在大旱之年,井水都不會干涸。村里的老人們講,這幾口井據說是當年孟詵所打孟詵告老還鄉后,發現鄉親們吃水不便,飲用溪水、河水等,容易得病,為了造福鄉梓,他自掏腰包打了這幾口井。

  石板做的井架很滄桑,青石已變了顏色。這幾口老井究竟是不是孟詵所打,不得而知,但孟氏后人都堅持認為,這幾口井是孟詵留給后世子孫的遺產。

  孟莊村里有三棵老槐樹,分別在孟新堂、孟占營等三戶居民的院子里。孟新堂老宅的一棵最大,樹干要兩人合抱,樹冠罩覆半個院落,給大院一片陰涼。夏日傍晚,村里人都喜歡圍坐在大槐樹下納涼閑聊,回味祖輩的榮光。

  由于年代久遠,與孟詵有關的遺跡并不多,村中央的孟氏祠堂,是孟氏后人的精神寄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3年07月25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孟詵與涇川大云寺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