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經梁洼鎮西的楝樹店、郎店、郎墳、張相公莊曲折下行,又有段店古窯遺址。段店唐瓷始于漢,盛于唐、宋,到元代1000多年的歷史,是唐代魯山花瓷發祥地。已發掘瓷窯遺址77萬平方米,素有“清涼寺到段店,一日進萬貫”之說。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唐代黑釉花斑瓷拍鼓,曾是唐玄宗的心魂所系,這件稀世國寶即出于此。
河下行,左岸有鵓鴿吳村,村西南隔河相望有鵓鴿崖,石岸峭立,長百余米,高20米,因“崖常有鵓鴿巢雛,故以名”。自此上行300米,右岸巖縫里有涼水泉涌流不息。村民用水泵抽入坡上水池,供百多口人飲用。
過保障自然村,昭平臺北干渠渡槽跨河而過。橋頭建有小型發電站,落差發電之后,9.5個流量的水泄入大浪河。東折又南流,入魯山縣辛集鄉。左岸有山,山上有土地廟,因名廟坡。古廟毀廢,20多年前,村民在舊址上重建新廟,每逢農歷三月十一有盛大廟會,東西兩臺大戲,人山人海。依山南來,賣布匹百貨的棚子逶迤三四里,還有城市里很難見到的杈把掃帚牛籠嘴等農具賣場。天曠山野,要多大地方就有多大地方,少不了袖筒里捏價的牛、羊、驢、馬的古老交易。還有手工繡制的嬰兒以及耄耋老人的衣帽鞋襪,吸引著遠近十幾里的村民成群結隊來趕會。物資交流之外,是親情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流。以這種廟會的形式,活泛了一代人的鄉情與愛情,同時也傳遞著種植、養殖和商貿、勞務方面的信息。
承接干渠滲水,河胖起來,有水鳥和鴨子嬉戲追逐。沿岸一簇簇被風梳得條直的垂柳,倒映在蝦青色的水中,水也越發婉順,行人也喜興。又二三里,右岸有東肖樓自然村,村邊建有橡膠壩,蓄水40萬立方米,年均發電280萬千瓦時。進入核桃園村,左岸有連溝河來濟。連溝河上源在梁洼鎮東南的連溝村北,因有九眼大泉涌出名九龍口。泉在兩道緩嶺相夾的洼窩處,左岸地勢稍平,有一座村民草建的九龍廟。右岸頁巖斜插20余米,被控水漱出大大小小的蜂窩。可以想見,遇雨湍流迸發,白茫茫噴濺的壯觀景象。當日天旱,崖根處水濕一片。盆大簸籮大的旺泉兩三個,冒泡翻花,終年不息。自泉源北去不遠,地勢立陡五六米,有青石棱起如龍。南下200米,建有水壩,水深不見底。溢水經后連溝、前連溝、旺河、曲店、孫莊行7公里,在核桃園村南匯入大浪河。
辛集鄉在魯山縣城東,總面積92.22平方公里,64個自然村,43633人。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淺山,南部為平原。主要山峰有魯山坡、釜山、葉營山、恃山、三峰山、舒陽山等。清乾隆《魯山縣志》載:“魯山坡俗名露峰山,孤高聳拔,為一邑之鎮,因以縣名。山頂建元武塔,其右峰巒上拱,若舉袖然。中有呂公洞,俗呼牛郎洞。洞口東向上盤石層起方余丈,北壁穴闊數圍,不測其深,風吼若雷,寒氣逼人。下有中岳廟,東麓即三鴉街。”而今塔、碑、廟、街都已毀廢不可見。山南坡的溝壑里有兩眼清泉,富含微量元素,取水入杯,水面鼓起不溢。近年退耕還林,一林姓承包者引水栽樹,在山坡上建成近千畝果園山莊,杏、棗、石榴、梨,掛果累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山莊前繞過,通水后這里將成為一處更加亮眼的景觀。
河過東肖樓發電站,水流深急,一路切開肥實的原野,帶起兩岸禾稼樹木都厚密的郊野風情。左岸張莊村有2000多畝葡萄,輻射到周邊,連片成4000多畝葡萄園。正值收獲季節,肉紅色的、紫藍發亮的、翠綠的,或松散或稠密,一嘟嚕一嘟嚕喝飽了陽光,墜得藤蔓一搖三晃。兩岸交替著此高彼低,灘地上是大片楊樹,老人或是半大孩子在嫩草灘里放牧牛羊,羊兒咩咩,林葉沙沙,連空氣都變得五彩斑斕。過不了多久,南水北調的百米寬大運河將會從這兒縱貫而過,但愿這浩大的工程會以水所特有的優雅和天然,將這片田園切割出更深的層次,讓它變得更加豐美安然。
繞過小河里自然村,左岸有郝程渠水來濟。郝程渠上源2.5公里名黑石河,辛集鄉史莊行政村旺河組南建有黑石嘴水庫。村北杏山、火石山兩坡夾一溝,雨季浮水成溪。距村1公里處,溝底有間歇性泉眼。村北百米處,有茶杯粗一股泉水,一年到頭翻著白沙往外冒,積而成潭,人稱旺河大堰。水自堰出,涓涓而下300余米入黑石嘴水庫。水庫建于1956年,控流面積31平方公里,庫容31萬立方米。水產面積130畝,水深3米多。修建武西高速公路時,渠道毀廢。今春,史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延軍出資修復了200多米土渠,澆200多畝麥田。
黑石河蜿蜒而下到郝莊,進入人工開挖的郝程渠。至黃村,有兩個水面約5畝的魚塘相連。村西百米、鄭南西線公路橋南10米處有青石拱橋,長15米、寬5米,相傳建于清代,是一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古石橋。郝程渠筆直南下,左邊是五六米寬的水泥路,右邊是平闊的田野。昭平臺水庫東干渠放水澆地,退水落入渠中,渠水得以常流。7公里到程莊村,自左岸入大浪河。
大浪河過程莊,西南行約500米注入沙河。(曲令敏 牛獻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