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走進平頂山 >> 印象平頂山 >> 瀏覽平頂山

水經注:泉清鷺翔滹沱河

2013/10/10 17:46:59 點擊數: 【字體:

水經注:泉清鷺翔滹沱河

占地庵水庫 屈小昆攝

    據《河湖大典》資料:澧河葉縣流域起自南陽盆地東側的弧形山地,地勢由第二地貌臺邊坡向第三地貌臺階過渡,屬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季多西北風、干寒;夏季易發生暴雨洪水。流域內年平均降水量935毫米,年平均地面蒸發量594毫米,相對濕度77%。降雨年際變化大,一年內降水也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澧河干流上游森林植被較好,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0.23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1.03億立方米。

    位于澧河中游的夏李鄉,總面積118平方公里,人口4.9萬。昭平臺水庫南干渠、孤石灘水庫干渠橫貫全境。南部淺山簇起,最高的紅石山,主峰海拔320.2米,蜘蛛山、雙山、鏊山等層層環拱,中有四欏山女兒石,高樓山八戒洞、高小姐樓等奇觀,生成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這片山地與上游的歪頭山、老青山是南水北調運河沿線的珍貴綠肺,大大小小十幾座水庫明艷其間,是伏牛山生態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濕地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澧河過十字溝河口,右岸最大的常年支流為滹沱河,又名夏李東河。東源水出自銀洞嶺山與燈盞窩山之間,繞過紅石崖和蜘蛛山入蠻子營水庫,之后流經董嶺、田河、小莊,與西源匯流后,自小河郭村北注入澧河,全長15公里。河口常年最小水幅保持在5米左右、深1米余。

    滹沱河西源板廠溝與劉建溝水庫上源溪溝隔嶺分水,東去翻過雙山,就是稻谷泉溝。上游俗稱大墳溝,明水源自銀洞嶺。銀洞嶺自女兒石山發脈西來,山上有十幾米深的礦洞,幾年前洛陽地質隊來此探礦又挖深百多米。村委會所在的大墳溝自然村南曾建有蓄水40多萬立方米的羊角寺水庫,1978年暴雨,庫水漫壩,怕危及下游,扒堤放水,眼前庫底大片蒲葦綠旺,蒿蓼茂生。葉縣水利局已將羊角寺水庫列入2013年的修復計劃。大墳溝村南有山名田家嶺,嶺上500畝良種核桃,2012年已掛果,是千畝核桃基地的一部分。田家嶺西坡溝谷中有個響水潭,潭水10多米深。溪水上源處的迎面坡與大觀世腦山隔溝相望,封山四五年,溝中草樹很茂盛。

    為解決村民吃水問題,2000年,縣水利局在大墳溝村南打了一眼68米深的機井,水很旺很甜。大墳溝自然村年過花甲的老黨員周修志負責管理供水設施,13年如一日,挖挖修修,隨叫隨到,每年除了200元“磨鞋底費”,沒有任何報酬。同年,走馬嶺自然村也打了一眼機井,供140多口人吃用。2013年,移民局又在小東河和響水潭上游的四川溝打了兩眼大口透河井,配套后供小墳溝自然村和雙山自然村240口村民飲用。大墳溝下游建有苗莊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68平方公里,總庫容103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人畜飲水、灌溉為主的小型I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剛剛竣工,壩中水很少。土地聯產承包后水渠毀了,若完全修復能澆幾百畝地。與苗莊相鄰的仁里自然村也打有三四米深的透河井,天旱,水小,只夠人吃。仁里村北靠河還有一眼古井,直徑1米,深10多米,如今還有30多戶村民在這里擔水吃。下游明水細弱,時斷時續。

    春分時節,一行人去探滹沱河西源的另一道岔溝稻谷泉。一場春雨剛過,滿眼樹枝被風刮軟,紛紛綻出嫩黃嬌紅的新芽,腳下的碎石路也有了彈性。不時有鳥叫聲傳來,跳脫在風過林梢的窸窣里,在純藍的天空下,在清瑩的泉溪之上,把人、樹和濕漉漉的巖石、星星點點的野花連成一體。不知不覺,好心情就煥發出來,陽光一樣灑遍山野。過油坊頭自然村左拐再右折,就進入了稻谷泉所在的那片山地,繞過熊莊水庫,四外一色清空,有村莊坐落在幽謐的山間,村南是豹山,村北是雙寨山,村西是羅家坡,村東是栗子坡,30多戶人家散居溪谷兩岸,這就是稻谷泉自然村。一溪清流穿村過,北岸住戶多,南岸只有張姓、羅姓六七家。早先村東南的石家嶺上還有一戶石姓人家,十年前也遷來村里,嶺上剩下半坡石頭幾塊林地。村因泉名,泉在豹山坡頭。向里去,坡上有地也不相連,溝里都是樹。看地勢,稻谷泉是經山底古老的巖隙層層淘過,才變得純凈、甘甜。先時,人們用泉水澆種稻谷,碾米熬粥黏香,有糯米味兒,山泉因之得名稻谷泉。

    在古老的傳說中,稻谷泉暗通長江,千百年涌流不息,自成一條大河。也不知哪朝哪代,有個昏庸的地方官說這泉有礙風水,命人用大鍋扣住泉眼,水慢慢變小了。1958年大躍進時期,稻谷泉村出了個勞模林德山,敢想實干,為了讓泉水更旺,組織人往深里挖,可到底也沒有找到傳說中的那口大鐵鍋,泉水依舊三四寸管量,無論冬夏,不增也不減。

    由于上游山清樹好,巖坡壤田無污染,十多年來鳥類成群來棲。每到五六月,成千上萬只鷺鳥來這里筑巢孵雛,白天就在附近的占地庵水庫、苗莊水庫捕食魚蝦,成為多家媒體報道的生態景觀。白鷺多,蒼鷺少,它們和睦相處,大多聚居在葦子溝、杏樹溝和耙齒溝。最多時一棵樹上能筑三四個巢,雌雄相戲,飛上掠下,姿態優雅,叫聲清澈嘹亮,被村民稱為吉祥鳥兒。

    據稻谷泉村黨支部書記介紹,稻谷泉水經過專家鑒定,含有多種礦物質,鋪設管道引泉到戶,百余口村民都吃上了優質自來水。余水下行,到熊莊自然村東南匯注水面40畝、平均水深12米的熊莊水庫。2012年7月4日暴雨庫壩脫坡,現已復修完好,正放水澆地。壩下溝中無明水,潛流積成大大小小的深坑淺洼,到王書莊自然村南,與占地庵水庫來水交匯。占地庵水庫正除險加固,配套后可澆地300畝。壩下河溝過油坊頭村東到先莊自然村前,與東源蠻子營來水交匯。一路東北流,至滹沱河自然村與大墳溝匯合,始稱滹沱河,又5公里入澧河。沿河兩個機灌站新建好,地下管道也已鋪好,配套后能澆五六百畝地。(曲令敏)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2013-07-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