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平頂山市被河南省確定為中原城市群九個中心城市之一,被譽為中原之崛起城市。
一年一度的寶豐馬街書會,綿延 700 余年不衰,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由此寶豐被中國曲協命名為“曲藝之鄉”,平頂山被命名為“中國曲藝城”。
平頂山是春秋戰國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詩人元結、宋代名將牛皋、清代小說家李綠園等名家的故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先生的家鄉,世界劉姓和葉姓華人的祖地。
平頂山景
平山疊翠,廣場新輝,白龜望月,東湖晚釣,湛河春曉,應水漁歌,體育綠茵,石人紅葉,香山塔影,溫泉曉霽,葉墓紫煙,風穴鐘聲,蘇墳夜雨,石漫澄波。
平頂山是國家級旅游城市有內外八景:
內八景:鷹城內八景-平山疊翠 廣場新輝 白龜望月 東湖晚釣 湛河春曉 應水漁歌 體育綠茵 金牛榴火
外八景:石人紅葉 香山塔影 溫泉曉霽 葉墓紫煙 風穴鐘聲 蘇墳夜雨 石漫澄波 古衙風貌
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主峰玉皇頂(蛤蟆石)海拔2153。1米。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于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被專家評價為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游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稱堯山(2008年又更名為堯山),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至此劉姓起源。戰國時,偉大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墨翟降世于堯山腳下,現有墨子故里遺址。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千巖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并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河南省昭平湖風景名勝區
河南省昭平湖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魯山縣城西10公里處面積40余平方公里,是依托原昭平臺水庫開發建成的年輕的風景名勝區。它橫斷沙河,形成了高峽平湖,面積約38平方公里的湖面一望無際,水面浩瀚,容量達6。5億立方米。水庫內有金山島、姑嫂石及夏代劉累邑、魯陽古洽所邱公城遺址。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堯山與昭平湖相映成趣,風景奇特壯觀。水天一色,周圍峰巒疊翠、鳥語花香,充滿了詩情畫意。區。昭平臺水庫1959年建成,控制流域1430平方公里,蓄水量7.27億立方米,是集防洪、灌溉、發電、養魚、旅游為一體的一座大型人工湖。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8平方公里,這里自然景觀秀美,人文內涵豐富,1995年8月,被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凡到過這里的人都說:“廬山奇,峨嵋秀,昭平湖美景看不夠。”
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
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是在1987年擬建的《石漫灘森林植物園總體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經國家林業部審定,于1992年2月以林造批字(92)154號文批復同意建立的4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
公園位于河南省中部、舞鋼南部、伏牛山東麓、黃淮平原西側,包括石漫灘國有林區和鐵山、尚店、武功、尹集、楊莊、王店、廟街等7個鄉鎮及埡口、寺坡、院嶺三個辦事處,并與市區毗鄰。總面積190平方公里,其中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規劃四條旅游線路和十大景區(龍泉湖、九頭崖、天池、旗山、馬鞍山、平嶺、九州、螃背山、五峰山、九龍山)76個景點。
景區以龍泉湖景區為軸心,以九頭崖、天池景區為兩翼,沿四條旅游線輻射四周。建成了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一體的休閑觀光旅游勝地。
三蘇墳
三蘇指蘇軾、蘇轍兄弟及其父親蘇洵三人。蘇洵“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閉門讀書”,嘉祐初年,得歐陽修推舉,以文章顯名于世。歷官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蘇軾自幼受父親的熏陶和母親的嚴教。蘇軾的母親程氏是一位很有教養的婦女,飽讀詩書,深明大義。她親自教蘇軾讀書,引導蘇軾效法先賢,樹雄心,立大志,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考中進士,初任河南福昌(今伊川西)主簿,后經制科考試,進策二十五篇,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宵小之徒羅織罪名誣陷為“謗訕朝廷”,貶謫黃州,后移汝州。從此,蘇軾在宋朝政壇上幾起幾落,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兵部尚書,也曾遭貶徒惠州、儋州。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汝官窯遺址的中心區域在村內的中北部,燒造的御用瓷器以天青色釉為主。種類既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又有尊、瓶等藝術陳設器等。造型莊重大方,胎質細膩致密,胎色灰中略帶黃色,俗稱“香灰胎”,釉面開有細密的本色紋片,制作工藝精湛,是當時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汝窯瓷器是以釉色取勝的。汝窯瓷器最主要的特點是,器物釉面呈現出的純正而淡雅的天青色,體現了道家的清靜無為的思想和宋代上流社會的審美時尚。
風穴寺風景區
風穴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汝州風穴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上下塔林、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一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機結合的旅游景區。其中以千年古剎風穴寺最為典型。風穴寺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臺、升仙橋、懸鐘閣等八大景;有小龍門、石龍頭、活鳳尾、東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涼的三十六福地。風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歷代的文物和建筑,被專家稱為“古建筑博物館”。其中最完整的三個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和金代中佛殿,這三個建筑被稱作是風穴寺的三大建筑。
二郎山
二郎山景區位于“北國小江南”之美譽的舞鋼市中心腹地石漫灘大壩南端,距市區一水之隔,景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有自然、人文景觀100余處。因著名的風物傳說“二郎擔山趕太陽”而得名。二郎山景區建于1995年,涵蓋面積32平方公里,境內分布尖山、平山、鏊山、謝山、涼山、長嶺山、孤山寨七座山峰。與龍泉石漫灘、田崗湖親吻相伴,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景區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分布各類樹木、觀賞、藥用植物600余種。山雖不高,地形曲折多變,蒼松翠竹,奇峰怪石,構成一處奇特森林景觀。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建設,景區先后建成了游船碼頭,水、陸山門,景區公路,游覽步道,停車場,中心綜合服務區以及各類自然、人文景觀景點100余處(項)。
特產
魯山綢亦名魯山柞綢,色鮮耐用,曾遠銷印度、巴基斯坦、敘利亞、瑞士等國,產于魯山縣。
張良姜 芳香爽口,味辣質脆,能發汗、止嘔、解毒、健胃。又系菜肴的好佐料。產于魯山縣。
梁洼陶瓷造型美觀、色彩光亮、質優耐用。暢銷省內外。產于魯山縣。
魯山猴頭系稀有山珍。個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頭菌片,還可作預防胃癌、食道癌。產于魯山縣。
獼猴桃形如梨,色如桃,俗稱陽桃。含維生素C較多,味甘而略酸。產于魯山縣。
葉車前系中草藥,獨根者系上等佳品,有利尿、止咳作用。產于葉縣。
紅娘 系昆蟲類藥物,有八足者為上品,療效高。產量不多,產于葉縣。
汝墳店柿子 有個大、無核、味甘、肉厚之特點。品種有灰子柿、鏡面柿、八月黃柿、過冬柿。產于葉縣。
寶豐酒味純清香。1979年以來,歷次被評為全國優質酒,僅次于全國八大名酒。產于寶豐縣。
紫砂陶能耐冷熱之劇度,不炸不裂,茶壺泡茶不失香味,夏天過夜不餿。產于寶豐縣。
美味小吃
魯山攬鍋菜是魯山這個山區小縣惟一獲得河南名吃稱號的地方風味名菜,它以味美色鮮、質優價廉的魅力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遍布魯山城鄉,而且跨縣越省,全國不少地方都掛有“魯山攬鍋菜”的招牌。
“攬鍋菜”的名稱與“雜燴菜”相比,既傳承了古老傳統,又豐富了文化內涵,還表現出一種創新意識,時尚新穎,具體生動。楊根憲魯山攬鍋等快餐店的招牌一亮相,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顧客盈門,品嘗的,取經的,無不嘖嘖稱羨。不到半年功夫,魯山城鄉大小飯店全都增添了這道屬于自己地方特色的菜譜。
郟縣饸饹面
郟縣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簡稱郟縣饸饹。郟縣饸饹是一種圓形條狀面制食品,初以蕎麥面為面料,其加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余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清末,始以小麥面替代蕎麥面,口感營養更勝一籌。《中華風味飲食總》一書稱郟縣饸饹“舒脾艱胃,養生至寶”。
三郎廟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