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走進平頂山 >> 印象平頂山 >> 瀏覽平頂山

鷹城訪古:趣談龍頭山

2013/10/11 17:14:29 點擊數: 【字體:

    舞鋼市碧波蕩漾的石漫灘水庫北岸,有一塊天然巨石露出水面,游人可以從花紅柳綠的湖濱大道走上這塊高出水面數米的巨石,遙望南方天際五峰山的巍峨雄姿,瀏覽東側二郎山風景區的秀麗景色。這塊巨石就是龍頭山。

    龍頭山原是高踞于滾河岸邊的一塊天然巖石,它背靠山嶺,居高臨下,控扼著交通要道,石下河岸就是古代中原地區經由象河古關,通往漢水流域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重要道路。它高寬十余米的身量,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山體之一了。它那隨地層運動形成的奇特紋理,風化侵蝕刻就的崢嶸形態,不時有善男信女來這里燒香膜拜,又為它平添了幾分神秘。人類在這一帶的活動,賦予了它更加深邃的歷史和美麗動人的傳說。盡管人為作用和水位上升可能使它龍頭的形象已不如傳說中生動,但與它相連的龍脖、龍角、龍爪、龍身、龍鱗、龍打盤等地形地物,還隱約地顯現出一條長龍的脈絡。民間傳頌著一個美麗故事:在遙遠的古代,有兩條巨龍(亦稱土龍)從西北方龍潭躍出,沿著山嶺向東南而來,到此入水,從而使這一方水土地靈人杰,英才輩出,如張閣老居太師之位、梅天官傳圣旨改河入澧等。依照傳說還可以尋訪到另一條龍的龍頭,就是在此西南不遠的母龍寨,人們為求神龍庇佑而把它變成了墓葬區。

    土龍的故事不僅在舞鋼市、舞陽縣及相鄰的西平縣一帶流傳,而且在西面的方城、葉縣,民間也有同樣傳說。筆者為了一觀巨龍尊容,曾多次在這一帶山嶺上尋訪。后經當地老人指點,終于在葉縣常村鎮西南與方城縣交界的地方找到了它。經實地觀察,土龍原來是古代人工壘筑的一道墻體,坍塌侵蝕后成為一條隱約可見的土壟,有些地段兩條土壟并行,這與民間兩條土龍相傍而行的傳說相符。它沿著山嶺蜿蜒曲折東南而行,有時將山峰圍起,民間叫“龍打盤”。龍身經過紅石崖、小關口、銀洞尖、高樓山、五里坡,進入葉縣保安鎮境內,經黃城山(俗名闖王寨)、馬頭山、小塞山,過蘭南高速公路,跨甘江河,上葉縣南境的龍頭山,又經過要山、轉山、老寨山進入舞鋼市境內,沿著橫梁山、四頭腦山、金釵崖、馬鞍山,南折來到這里。

    筆者經過幾年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這土龍頗有來歷,它土石壘筑,綿延長遠,居高臨下,占盡地利優勢,防御特征明顯,原來,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楚長城。楚長城又叫方城,《左傳·僖公四年》記載:齊桓公率諸侯之師侵楚,楚使屈完對曰“楚國方城以為城”。這事發生在公元前656年,是史籍對楚長城的最早記載。楚長城始筑于春秋時期,重筑和展筑于戰國時代,是中國年代最早的長城,素有“長城之父”的美譽。1500多年前的南朝人盛弘之所著《荊州記》有“葉東界有故城,始縣,東至水,達比陽界,南北聯綿數百里,號曰方城,一謂之長城”的記述,現在看來,前人的著述不是空穴來風。

    我們還發現并且聯想到,不僅舞鋼、葉縣人把長城稱為土龍,把長城筑于河邊山頭的地方叫龍頭山,內蒙古通遼、赤峰一代的長城遺跡也被當地人稱為土龍,寧夏靈武縣境內黃河邊的長城就叫“小龍頭”,長城在山海關入海的地方叫“老龍頭”。這種把長城比喻為龍的現象,應該說是中華民族龍文化和長城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我每到舞鋼,總要站在龍頭山上,背靠著楚長城遺跡猶存的小山嶺,面對著石漫灘水庫浮想聯翩,兩千多年前魏文侯南伐楚國,勝楚于連堤、榆關,曾經“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楚國,退到這里筑防據守,留下了千古話題。怎奈悠悠歷史長河,人人都是過客,長城遺跡猶存,王公早化為灰燼。李典芳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2013-07-03)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馬街書會淵源考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