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主要產地在盧氏縣。猴頭菌自古就與熊掌、海參、魚翅并列為皇室“四大名菜”。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猴頭菌屬擔子菌綱齒科猴頭屬,因子實體頂端絨毛的形狀和顏色又極似猴頭而得名。猴頭菌分野生和人工栽培。野生猴頭菌生長在活樹的死枯杈的斷面上,并寄生在櫟、樺等樹干上,常成對生長。如北樹上有一南向猴頭菌,則對面樹上必有一北向者遙遙相對。8月至9月,久雨初晴,常可見其長出。人工栽培,首先要制作培養基。以馬鈴薯、葡萄糖、蛋白質、硫酸鎂、磷酸二氫鉀、瓊脂以及木屑、糖、麥麩、石膏粉、過磷酸鈣等為原料配制,然后接種。猴頭菌原以野生為主。20世紀60年代以前,盧氏猴頭菌系深山林區野生,年產250余公斤。1976年進行人工點菌培養試驗成功,產量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