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俗稱“天井式窯洞”,它是黃土高原地域獨具特色的一種民居,被稱為中國民間“建筑奇跡”、中國北方“地下四合院”。
地坑院的構造其實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7米深,長l2米~15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個窯洞,工程量2000個土方左右。窯洞高3米左右,深8米~12米,寬4米左右,窯洞兩米以下的墻壁為垂直,兩米以上至頂端為圓拱形。其中一洞鑿成斜坡,形成階梯形弧行甬道通向地面,是人們出行的通道,稱為洞,是地坑院的入口。地坑院的入口有直進型、曲尺型、回轉型3種。門洞窯多數只有一道大門(也叫鎖門),有的做兩道門,分稱為大門和二門,舊時婦女的活動范圍限定在大門內、二門外。在門洞窯一側挖一個拐窯,再向下挖深二三十米、直徑1米的水井,加一把軸轆用于解決人畜吃水問題。地坑院一般為獨門洞獨院,也有二進院、三進院,就是一個門洞與2~3個地坑院相連。地坑院就形狀而言,有正方形或長方形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