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刺繡作為人們生活的普通欣賞和穿著用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刺繡圖案都是圍繞著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既豐富多樣又包羅萬象。每一個刺繡圖案都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展現出當地特有的民俗和民風。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的造型、色彩和表現內容都有著鮮明獨特的藝術特征,作為特殊的藝術符號,清晰地反映出靈寶當地群眾的欣賞習慣,滲透出豫西地區的民風、民情,承載著其獨特的文化象征含義。
一、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的藝術性
(一)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的造型象征性
具有象征性的動物、植物和人物形象構成了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的主要表現內容。這些表象符號通過象征、寓意、比擬和諧音等手法巧妙地傳遞著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構成了民間刺繡圖案造型藝術獨特的象征系統。其中河南靈寶民家刺繡圖案以鳳凰、鴛鴦等動物圖案的象征性來傳達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再如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中以喜鵲登梅為代表的圖案象征,蘊含著吉祥的寓意,及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造型形式上也常常巧妙地運用事物的自然屬性和內涵特點,以物表意,常見的有并蒂蓮花、鴛鴦戲水等表現形式。以諧音和同音來傳遞吉祥用語的符號,如運用蓮生貴子、麒麟送子來傳遞美好的愿望。在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中,多采用喜慶、吉祥的象征來傳遞人們美好的祝愿,我們常見的有鳳戲牡丹、鯉魚穿蓮、百鳥朝鳳、獅滾繡球等。[1]運用表象的物化符號來反映深層的文化內涵,體現了民間婦女在刺繡藝術構思中的自然率真及生活中勤勞、智慧的思想,傳達出了她們純樸的生活觀念和美好的心理愿望。在豐富多樣的造型紋樣中,可以看出具有象征性的藝術符號在民間刺繡圖案中的巧妙運用和具體展現。而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造型的這種象征性,演繹著人們喜慶、吉祥的觀念,它充實著人們的生活,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一旦這種觀念演變為事實,這個事實就會成為永久的符號記憶。而這些符號背后所蘊含的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形成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一種感知模式。如何通過現有的民間藝術資源熏陶和影響當下人們的審美思想,達到傳統與現代文明想融合、相促進,激發人們內心深處強烈的審美共鳴,正是我們提出民間藝術資源保護與傳承的原因,它們不僅具有現實的審美價值,同時還具有承載傳統文化的深刻意義。
(二)寓意吉祥、造型豐富的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
豐富多樣的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是當地人們生活用品的必要藝術元素,反映著人們的民風、民情,歷經了數代人的傳承與創新,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地域特性和藝術風格。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造型在人們生活用品和衣帽服飾的裝飾運用中,多采用簡潔明快的造型和色彩及各種不同寓意的吉祥圖案來表現事物情的合理性,傳遞出人們對親人的美好祝愿和對生活的向往。如荷包,也稱腰包,它的用途不單單是最重要的民俗生活用品,同時還是節日風俗的物品及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針對不同的用途,運用不同的圖案造型,傳遞不同的吉祥寓意。在五月的端午節,當地的民俗是插艾葉、飲黃酒、佩戴香囊以避“五毒”。這時就會采用長命鎖、老虎等圖案作為小孩佩戴荷包的造型元素,以驅邪求安。以壽桃、佛手等圖案作為老人佩戴荷包的造型元素,以求長壽多福。同時也會運用字音相同的諧音來表達美好的祝愿。如“麒麟送子”、“百鳥朝鳳”等等。這些有著喜慶、吉祥象征含義的刺繡圖案融合了當地人們的生活和欣賞習慣,也彰顯著當地的民間風情。
(三)對比強烈、色彩鮮艷的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
源于河南靈寶的民間刺繡圖案,呈現出鮮艷明確的色彩體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民間藝術重要的構成元素,色彩經歷了數千年自然文化環境的積淀和凝練,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表現特征和文化內涵。民間刺繡圖案色彩在傳承相應的色彩體系和應用法則的過程中,包含著古老的藝術觀念、吉祥寓意和文化內涵,呈現出極其鮮明的審美特征。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的色彩已經不單單是強調欣賞功能的存在,而是繡制者與受眾進行感情交流的一種文化藝術語言,體現了靈寶當地民眾深層次的心理審美需求,代表著具有大眾意義的情感意識,是情感心理和文化意蘊相結合的綜合體系。如在婚嫁和重大節日時所運用的刺繡圖案的色彩,用色鮮艷明確、對比強烈,突出吉祥喜慶的節日氛圍。同時由于工藝、原材料等的制約,要求造型形象簡潔概括,這種限制反而為刺繡圖案色彩的單純明快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色彩特征還受到了色彩視覺規律、傳統文化內涵和當地民風民俗觀念的綜合影響。在一些鞋墊和襪底的刺繡作品中,經常采用“挖補繡”的刺繡技法,通常以白色為底色,以黑色和青色作為紋樣應用在白色的色彩環境中,運用刻刀進行挖空形成新的鏤空圖案,再填以鮮艷的各種布料,這種繡法在穩重的黑色紋樣中襯托出色彩鮮艷的圖案,使圖案的色彩明快的同時顯現出主體內容的豐富性。[2]尤其是新娘的嫁衣這個特殊的刺繡藝術品,會受到特定的時間、環境和喜慶氛圍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傳統的色彩風貌。以喜慶的大紅色主色調,在衣服的領口、袖子和裙擺等處大量采用紅色的同時,相應的點綴小面積的綠色和黃色,由于紅色的鮮艷,透出色彩的喜慶和吉祥,而紅與綠的強烈對比更顯示出色彩的明快。這種鮮艷明快又極度夸張的色彩搭配完全打破了自然色彩的規律,賦予了其作品以豐富的裝飾意味,形成了大俗大雅的藝術特征。
二、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的文化性
(一)傳播愛情,表現母愛的文化特征
在刺繡圖案的選擇運用上,愛情故事是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內容。同時靈寶作為戲曲藝術之鄉,各種民間戲曲藝術也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這些民間戲曲藝術中的人物、造型、色彩和故事情節也被巧妙的應用到民間刺繡作品中。如“梁山伯與祝英臺”、“拾玉鐲”等藝術內容都被精心巧妙地繡制在被面、床沿、門簾、荷包等生活常用的繡品上。[3]這些刺繡品繡出的人物形象,造型獨特,色彩明快鮮艷,純真樸實的刺繡形象體現出當地人們對美好愛情、婚姻美滿的向往,寄托著姑娘們期盼美滿愛情的快樂心情。一些兒童使用的刺繡品布老虎鞋、肚兜、兒童帽子和香布袋等,更是體現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護和關心,一件件的繡品中蘊含著全部的母愛。
(二)河南靈寶民間文化信息的呈現
當地獨有的民俗文化更好的為靈寶民間刺繡的繼承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也充分展現出了當地婦女的勤勞和智慧,同時也賦予了當地民風、民俗以神秘美好的色彩。靈寶民間刺繡圖案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其相關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了一定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感受到吉祥圖案在靈寶刺繡品中的應用,比比皆是,諸如“喜鵲登梅”、“鳳戲牡丹”等圖案,明顯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祈求吉祥、喜慶的文化內容。人們在繡品刺繡時會依據當地不同的節令,繼承傳統刺繡工藝和造型的同時,加入一些新的藝術元素,來表現不同的文化內容,主要以美好的婚姻愛情和子女健康為主題內容,繡制出豐富多樣的實用繡品和玩具,這些繡品擁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內容。如五月端午節繡制的各種各樣的香布袋,表現內容有“十二生肖”、“八仙”、“壽桃”、“搬腳娃”等等,香布袋里裝滿芳香的香料,既驅蚊防蟲,又香氣襲人。精心繡制送給父母以表達父母健康長壽,母親送給孩子以保佑子女們平安健康,姑娘們作為愛情的信物送給情人以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及快樂的心情。新娘子出嫁的嫁衣更是一件精美的刺繡藝術品,有民謠為證:王小姣作新娘,趕繡嫁衣忙又忙.一更繡完前大襟,牡丹富貴開胸膛;二更繡完衣四角,彩云朵朵飄四方;三更繡完羅衫邊,喜鵲登梅送吉祥;四更繡完并蒂蓮,夫妻恩愛喜洋洋;五更繡完龍戲鳳,比翼雙飛是鴛鴦。[4]新娘的嫁衣所表現的刺繡內容和造型特點,都巧妙的傳達出新娘對美滿婚姻的憧憬和期盼,寄托著當地人們理想的幸福美滿婚姻。新郎、新娘的新房更要布置的喜慶和紅火,運用鴛鴦、龍鳳元素與紅綢的完美結合等,來傳遞婚姻的喜慶和美滿。同時在孩子滿月時,姥姥要送虎頭鞋和虎頭帽等,來寄托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祈求孩子平安健康。都反映出不同的節令繡制具有不同內涵的繡品。
結語
河南靈寶民間刺繡圖案融合了實用性與裝飾性的藝術特征,呈現出了傳統的文化內涵和當地的民風民俗,是當地人們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意識形態的完美結合,既是生活的藝術,也是實用的審美藝術。而民間刺繡圖案更是人們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達和民風民俗藝術積淀的視覺元素,促進了民間刺繡圖案造型藝術從單一的欣賞性向多種文化藝術的延展,通過豐富多樣的刺繡圖案載體傳達各種不同的信息內容,表達出特有的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而在這種濃厚的文化內涵的背后是強烈的情感因素。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研究項目“河南民間藝術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項目編號:SKL-2012-1306)
(黃河科技學院 > 張春彩 ZHANG Chuncai)
注釋
[1] 李娜:《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藝術設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
[2] 張道一:《中國民藝的特征》,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3] 尚平君:《傳統民間藝術文化意蘊初析》,《裝飾》,2006。
[4] 戴平:《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