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三門峽

曹靖華:譯著樹偉業 風范照后人

2015/1/6 11:56:30 點擊數: 【字體:

曹靖華:譯著樹偉業 風范照后人
 

    “梅香”“菊幽”,獨具風格的散文家

    20世紀60年代起,曹老在文藝百花園中開拓耕耘,在散文創作方面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許多人贊嘆,昔日翻譯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如今再創輝煌,成了深受讀者喜愛的散文家。1962年他的第一部散文集《花》問世,接著《春城飛花》(1973)、《飛花集》(1978)、《曹靖華散文選》(1983年第一版,1986年增訂版)相繼出版。其中一些名篇(如《花》、《小米的回憶》、《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等)被收進各類散文集或散文精品選里,有的還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中。

    曹老的散文,題材廣泛,敘事、狀物、寫人、抒懷,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信手拈來,皆成文章。內容大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革命前輩的緬懷和對艱苦歲月的追思。前者如《永生的人---懷周恩來同志》、《憶董老》、《憶梅園》、《懷念慶齡同志》、《望斷南來雁》、《羅漢嶺前吊秋白》、《別夢依依懷雁冰》等,其中最多的還是懷念魯迅。后者如《話當年,咫尺天涯,見時不易別更難!》、《嘆往昔,獨木橋頭徘徊無終期!》、《智慧花開爛如錦》、《采得百花釀蜜后》等。二是對祖國大好山河和旖旎風光的贊美與歌唱,如“云南抒情”、“福建抒情”、“廣西抒情”等三組抒情散文及其他。這些文章都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感情真摯,字里行間洋溢著對黨、對社會主義的由衷熱愛,語言優美,渾厚純樸,文言與白話相間,伸展自如,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1962年8月,曹老將散文集《花》奉贈董必武同志指正,董老讀后極為贊賞。

  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的“一代宗師”

    1933年從蘇聯回國后至全國解放以前,曹老曾在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北平東北大學、中國大學、中法大學、西北大學等校任教。“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中國,華北局勢危在旦夕,群眾抗日情緒十分高漲。曹老在這些學校講授俄語、俄蘇文學、中國現代文學、文藝批評等課程,同時積極投身進步的民主運動。

    50年代初,曹老由清華調入北大,成為北大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的奠基者。建系初期,一切從頭做起,白手起家,面臨著重重困難,可謂篳路藍縷,創業維艱。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學計劃如何制訂、師資水平如何提高、科學研究如何安排,等等,都一一提上議事日程。在討論和實施各項工作過程中,關于辦學的指導思想和如何學好俄語等,曹老曾發表過許多精辟的見解。

    80年代中,在曹老的指導下,有關學科建設的兩項工程開始醞釀、籌措、啟動:一是《俄蘇文學史》的編寫,二是《曹靖華譯著文集》的出版。《俄蘇文學史》由曹老主編,它是第一部由中國學者自己編寫的比較全面系統的俄蘇文學通史。它受國家教委的委托,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九所高校的俄語專業共同協作編寫。該書出版后受到各使用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已被確定為全國高校文科的通用教材。1992年,該書第1卷,即《俄國文學史》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1995年,《俄蘇文學史》(3卷本)獲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著作獎。

    《曹靖華譯著文集》囊括了曹老一生的主要譯著,全書共計11卷,約380萬字。前八卷是他的譯作,后三卷是他的散文創作、評論、書信、年譜及其他。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和河南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北大俄羅斯語言文學系還成立了編輯工作小組,曹老的女兒、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曹蘇玲具體負責整理、校閱。她曾先后三次訪問俄羅斯收集資料,得到前蘇中友協、前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等單位的熱情幫助。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文集》于1993年全部完成。整部《文集》包羅宏富,既是作者60多年間嘔心瀝血、辛勤筆耕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映照出這位文化老人艱苦奮斗、獻身革命的精神風采。

    為了表彰曹老對加強蘇中文化合作交流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和傳播俄蘇文學方面的卓越功績,1987年5月,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年8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各國人民友誼勛章。這是曹老的榮譽,也是我國翻譯界、文藝界、教育界的榮譽。(本稿由岳鳳麟教授根據自己在會上的發言修改刪節)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07-11-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