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州公園散記
2014/2/20 15:55:3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上周日,朋友十分激動的說在許昌椹澗拍到幾只天鵝了!朋友傳染了我。在一個周日,和同事坐火車去三門峽天鵝湖拜訪這冬日精靈;踩好的路線變化不大,換乘公交按時到達陜州公園。
陜州城古時就有“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樹半城田。”之說。不巧遇上天空陰霾,天鵝雖美但不入鏡,只好信馬由韁,游玩于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園林。參觀寶塔苑、拜訪天鵝湖、瀏覽黃河飛渡,品嘗清春閣油潑面;漫游于銀葉古道之中。豁然看到鐘鼓樓的莊重,遂而游之方知鐘鼓樓云浮千秋,氣勢恢弘。甘棠苑召公勤政愛民眾望所歸,中華瑰寶之后天八卦的奇妙博大。
鐘鼓樓甘棠苑,建于陜州風景區內原陜州古城的北大街,占地12000余平方米,是一處在原遺址上重修的、集人文景觀與園林藝術為一體的旅游景點。又稱譙(qiao)樓,始建于唐,跨街而建,氣勢恢弘。樓下是用大青磚砌起的大拱門,拱洞下方有木籠,古代百姓以清官留靴,贓官留帽來對官員做以褒貶評價。樓上有鼓及鐘為正音天鼓和千禧祥鐘,系古代“晨鐘暮鼓”敲擊報時之用。在鐘鼓樓的正面是書法家啟功先生親筆題寫的“鐘鼓樓”和范曾先生題寫的“云浮千秋”的匾額;背面是范曾先生題寫的“江山萬古”,而兩邊是由著名作家賈平凹所書楹聯:“世長勢短莫以勢欺世,人多仁少須以仁擇人”其意思是說,世事漫長,人的權勢、財勢、優勢都是短暫的,我們不要用短暫的優勢去欺辱世間的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真正講仁義,有仁愛之心的人是少有的,但我們每個人應該拿仁愛之心去做人,去選擇交際的對象和朋友。
如今重修的甘棠苑與鐘鼓樓巧妙地連為一體,秉承古祠遺風,亭臺樓閣、幽徑曲水、奇石修竹、浮雕名匾錯落有致,美不勝收。當代書畫大師啟功、范曾、鐘明善、愛新覺羅·溥佐、茹桂等名家的丹青墨語均是鐘鼓樓、甘棠苑點睛收藏之作。
甘棠苑。也稱召公祠。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兩個叔叔周公、召公分陜而治,輔佐朝政,“周公主東,而召公主西”。甘公姓姬名奭(shi),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三公之一。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召公下鄉視察時,就在田間地頭處理民間事務,地方官吏勒令百姓騰出房屋燒茶備飯招待他,他說:“不勞(我)一身,而勞百姓,不是仁政。”召公就近在山野的棠梨樹下搭了個茅草棚,在里面辦公休息,摘吃棠梨果子充饑解渴,高興地夸贊說:“這甘棠樹真好,濃萌郁蔥,果實甜酸適口,百姓勞作累了,正可休息解渴,要好好保護這樹,不要亂砍濫伐當柴燒了。”百姓聞聽,都夸召公體恤民情、廣施惠政,從而深得民心。之來,百姓作《詩經·召南·甘棠》來歌頌召公。召公去世后,百姓集資自費建造召公祠,院內栽種甘棠樹,以示對召公的紀念,故陜州也稱甘棠縣舊治。歷代詩人也動情賦詩贊頌,韓雄詩曰:“春橋楊柳應齊葉,古縣甘甜棠也作花。”
游玩之中慶幸歷史悠久文化傳承至今,但愿這陰霾不會影響天鵝生存。如果沒有藍天碧水,天鵝將飛到哪里去?如果沒有召公清廉,魚水之情如何依存?與召公相約,明年再會;與甘棠牽手,明年再來。(原標題:陜州公園散記)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