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區會興街道上村有兩座古廟,一座叫靈山寺,又名二郎廟;另一座叫娘娘廟,都很有歷史文化價值。”接到報料人的消息后,記者近日來到上村,探訪這兩座古廟宇。
據史料記載,上村原名靈山鎮,因靈山寺(二郎廟)而得名。二郎廟位于上村東北部,是一座宏偉的古建筑。院內北側有一座大殿,殿額題寫“二郎廟”。負責看護二朗廟的上村村民說,該廟歷史悠久,歷經朝代變遷,多次在戰火中被毀,后人幾經修復,因此始建于何年難以考證。廟內現僅存一塊嵌于墻內的石碑,碑文顯示為清代咸豐八年所立。近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上村村民集資修廟,使其成為一處文化旅游景點。
娘娘廟位于上村劉家巷,相傳該村在明朝萬歷年間出了一個劉娘娘,被明神宗朱翊鈞冊封為劉昭妃。娘娘廟的墻內也嵌有一塊石碑,從碑上的“重修觀音堂碑記”可見為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立。廟宇由7名山西籍官員、信士施銀12兩重修,既敬劉娘娘也敬觀音菩薩,碑文依稀可見“保雨順風調”字樣。
這兩座廟宇均位于三門峽黃河公園的建設規劃區邊緣,其中二郎廟的北門緊鄰正在建設中的黃河公園一條主干道。有市民建議,黃河公園主要是依托沿黃自然地貌建設,若能將包括這兩座廟宇在內的歷史文化遺存納入范圍加以保護和開發,不但能增添公園的歷史文化內涵,還能增加新的旅游亮點。
據了解,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正在籌劃發展“主城區旅游”,打造沿黃半島景觀帶是重中之重。市區沿黃地帶還有茅津古渡、唐凹古柏、關山洪巖寺、馬莊古村落、南梁萬壽宮等不少類似于上村二郎廟的小微歷史文化遺跡,如果能加以保護和開發,一定能為“大旅游”建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