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偉捐助王澤林孤兒院。
“商場如戰場。10年前被人騙了,有了這次經歷,走過溝溝坎坎,才懂得了愛,也堅定了我做慈善的決心。”10月15日上午,虞城縣聞集鄉大張莊村紡織廠車間里,河南海通集團董事長張義偉和筆者聊起了他走過的路。
2006年,張義偉放棄舒適安逸的工作,投資8000萬元創建了虞城縣佳泰紡織有限公司。“萬事開頭難。”面臨巨大的投資壓力,他沒有退縮,各部門要稅收、要管理費,企業要開工、要生產、要培訓技術人員、要原輔材料、水電費用,樁樁件件都需要錢……而此時企業賬上沒有一點錢,“天上又不會掉餡餅”,只有橫下心來拼命干。他跑市場搞調查、跑銷路做宣傳,總是上班走在職工前、下班走在職工后。他用智慧為企業走出困境謀求新路,他用堅定的信念鼓舞著員工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團結奮斗。特別是現在紡織業困難大,再苦再累的活也要干,再難再險的事也要辦。通過一年的努力工作,職工的工資收益在穩定中得到提高,職工的工作情緒得到穩定,企業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企業在市場中抗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企業發展已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先進裝備和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是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推進技術進步是企業永恒的主題,鍛造高科技產品是企業追求的目標。針對企業設備陳舊落后的現狀,張義偉以“三無一精”為目標,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引進國產先進的機器設備對紡紗生產線進行填平補齊改造,使老設備煥發新活力,實現了棉紗無結頭,淘汰了有梭織機,實現了織布無梭化,這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設產業鏈條。張義偉提出了“拉長產業鏈條,前后延伸發展”的思路。企業圍繞將產業鏈做大、做強、做長這一目標,不斷擴大生產,拓寬經營渠道,這不僅為公司提供了充裕的棉花資源,而且產業鏈強大的增值能力為企業效益的提高作出了貢獻。拓展發展空間。張義偉在搞好生產經營的同時,抓住機遇,適時推進了資金經營。
2009年,張義偉又注入資金1億元,創辦了商丘市泓金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此時他的紡織公司年銷售收入已達到2億元,利潤總額3000余萬元,納稅總額1200萬元,安排剩余勞動力500余人;信用擔保公司為虞城縣50余家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貸款5億元,為該縣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張義偉,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企業家,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言行贏得了事業的成功。致富思源,8年來, 張義偉累計投入50多萬元做社會公益事業,無論是王澤林孤兒院,還是聞集鄉敬老院都有他的身影。黨和人民也給了他很高的榮譽:他所領導的佳泰紡織有限公司先后榮獲“虞城縣明星企業”、“虞城縣質量管理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其本人也先后榮獲“虞城縣五一勞動獎章”、“虞城縣十大杰出青年”、“虞城縣十佳鄉鎮企業家”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