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凄美愛情故事譽滿天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當時的名人,一個是“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另一個是“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侯方域家是河南歸德府(商丘)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戶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明崇禎十二年,侯方域到南京應試,與李香君一見鐘情,以家傳宮扇作為信物贈予香君。然而好景不長,清軍入關,明朝閹黨迫害侯方域,企圖拆散兩人,李香君不從,血濺桃花扇。侯方域也被李香君凜凜風骨和憂國憂民的民族氣節(jié)所感動,據說二人劫后重逢,攜手返回歸德府。
歸德府城墻(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城墻、城湖、城郭三部分構成,空中俯視,外面土筑的城郭呈圓形;內側磚砌的城墻呈方形,外圓內方,象征天圓地方。外陽而內陰,整個城池便代表著天地陰陽,代表著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
歸德府城墻規(guī)劃嚴整,布局合理。外圓內方又是中國古錢幣“圓形方孔錢”的造型,因此整個古城的形狀還有招財進寶之意。歸德府外郭周長約9公里,底寬20米、頂寬13米、高3.3米,距城墻約500米。外郭與城墻之間是寬闊的城湖,碧波蕩漾,環(huán)繞著全城。這里也是商丘千年歷史的蘊藏之所。唐代的睢陽故城、宋代的南京城和元代的歸德府都疊壓在湖下。城墻周長3.6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稱賓陽門,西門為垤澤門,南門叫拱陽門,北門曰拱辰門。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四門八開”,可惜民國時期被拆毀。
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向南側傾斜。城內面積1.13平方公里,93條街道形如棋盤,筆直的中軸大道貫通南北門,而根據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道。城內原有水井、廁所為梅花瓣形,構思巧妙。建筑多為走馬樓和五門相照的四合院形式,院落鱗次櫛比,侯家的宅邸就位于其中。
侯方域的書齋名為“壯悔堂”,二人即相守于此。據說,后來香君的歌妓身份暴露,不為侯家所容,憂憤而死。侯方域為她修墓立碑,傷心欲絕道:“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也許香君血濺的桃花扇也隨葬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