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一部沉甸甸的史書,需要耐心的讀,細細的品味才能探究其中的奧秘。歸德府文廟也不例外,在海內外幸存的1300多個文廟中,它求同存異,脫穎而出,讓世人刮目相看,讓商丘為之自豪。
商丘是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儒家思想也在這里生根發芽,孔子多次踏上這片“夢回之地”祭祖、講學,讓歸德府文廟名聲大噪。
歸德府文廟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了中國之后2000余年的封建正統文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孔子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學者,以“仁”貫穿始終的思想,讓帝王得到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到了天下。商丘歸德府文廟坐落在歸德古城中山東街路北,遠離都市的繁華,深藏古城一隅,現為河南省規模最大的文廟,著近500余年歷史,大成殿和明倫堂為元代遺留。
泮橋
歸德府文廟,感受濃濃的文化氣息。踏入文廟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泮池,成半圓形,池上有拱形泮橋。按照當時的科舉禮尚,唯有中了狀元的人,才能從泮橋上進廟,因此泮橋也叫狀元橋,無功名者需要從橋兩邊繞池而行,是一個等級標志。
大成殿
穿過泮橋,眼前一處紅墻綠瓦、頗為壯觀的建筑,就是文廟的主殿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是歸德府官員、儒學界祭祀孔子的場所。現存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三間,九脊十獸,飛檐挑角。大成殿綠色琉璃瓦頂,單檐歇山,浮雕龍鳳大脊,正中飾一寶瓶。
大成殿孔子周游列國圖
大成殿的正中間懸掛有孔子畫像,東、北、西墻均懸掛有孔子周游列國講學傳道和典故故事的水墨畫及文字介紹。遠看,整座建筑雄偉氣派,莊嚴尊貴。大成殿東側為“步步登高”小廣場,東南是梅蘭竹菊園。
明倫堂
修葺一新的明倫堂位于大成殿西三十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青磚灰瓦,單檐歇山頂。明倫堂內,西山墻懸掛有孔子講學圖,東山墻懸掛有明倫堂簡介、明清科舉制度、侯恪題重修明倫堂記。北墻懸掛沈鯉、宋犖、宋權、侯恪等明代官員畫像和簡介。
歸德府文廟
歸德府文廟明倫堂前為桃李園,寓意為桃李滿天下,如今正是桃花滿天飛的季節,在桃花飛舞中再看文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是啊,孔子周游列國傳播“仁”的思想,是多么值得敬佩的精神。
千年皂角樹
在歸德府文廟內,還有一棵千年皂角樹。據樹前所立的牌記載,該皂角樹又名趙匡胤拴馬樹,高數十米,胸圍有四米多。據傳五代后周時(959年)趙匡胤任宋州(今商丘)歸德軍節度使時,曾在此樹拴馬。因馬將樹啃傷,所以,千年后樹干已形成可容納數人的巨洞,如今人們還能看見中空的枝干。
歸德府文廟一角
今天的歸德府文廟,經過了歲月的沉淀,已然超越了昔日祭孔、辦學“廟學合一”建制,而發展成為守望一個地方歷史文脈的重要象征,成為當今社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活動場所。
TIPS:
地址: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內
交通:商丘市乘23路、52路、53路煙草局或北城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