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商丘古城有一個名叫閼伯臺的地方,民間稱為火神臺。每年春節(jié)這里都會舉辦廟會,前往祭祀祈福的人絡繹不絕,這就是著名的火神臺廟會。
火神臺廟會是中原大地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廟會,一年舉辦四次。由商丘人對其祖先閼伯的祭祀活動演變而來,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是火神臺四次廟會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次,期間四省交界處的數百萬民眾都來此朝臺,每日人流量可達10萬余人。無數民眾、商人、香客來此拜謁祈福,同時準備各種祭祀儀式在此表演,娛悅火神,以求火神保佑全家平安、五谷豐登。
正月初四這天,火神臺廟會依舊熱鬧非凡,一百多名身著統(tǒng)一服裝的女鼓樂手列隊準備,將表演一種當地特色的鼓樂——火神盤鼓,來開啟此次祭祀儀式。期間各種民俗節(jié)目異彩紛呈,不僅有舞龍舞獅、盤鼓、踩高蹺等社火表演,還有地方戲、小品、魔術、美猴王模仿秀等曲藝雜技。廟會上,民間手工藝人大展絕活,吹糖人、畫糖畫、剪剪紙,所做皆栩栩如生。
祈福林、許愿池前躑躅著人群,參天古樹穿上“金衣”,人們將寫有新年愿望的“紅絲帶”誠心掛上,祈求平安順利,青年男女也在此寫下見證愛情的誓言;許愿池中的兩個石龜,身馱“金元寶”,橋上的男女老少墊腳傾身,高舉手臂,紛紛將手中的硬幣拋向烏龜,沒拋中“金元寶”的人們略顯遺憾,拋中的則激動不已,都希望來年能紅紅火火、財源滾滾。前來拜謁的香客絡繹不絕,在專供祭祀的大香爐前虔心參拜,上香祈福。
這里還坐落著商祖殿。閼伯的六世孫王亥,曾馴牛造車、以物易物、肇始經商,被譽為“華商始祖”。除了祭祀祈福,商販在此集中設攤,也形成了盛大的物資交流會。販售區(qū)小販高聲吆喝,隨處可見的手工藝品、花槍、花刀、編織物、特色小吃,吸引著行人駐足把玩。
經過了商祖殿,一座高十數米的土臺就是閼伯臺,臺上的祠名閼伯祠,建于元大德年間,距今已700余年。據工作人員介紹,20年前中國社科院張玉寰教授曾激動地說:“海內外我見過很多高臺建筑,但像閼伯臺這樣小巧玲瓏而別致的實在太少了。”
幾千年的文明延續(xù),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對祖先的尊敬與崇拜,無不匯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