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姓得姓始祖——向父,宋桓公之子。其孫(一說曾孫)子戌,任宋國左師,執掌國政。公元前546年,他師華元故智,約合晉卿趙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結盟,談判修和,再次弭兵。此次弭兵大會共邀二十余國參加,使晉、楚藉以平分霸權。此會以后的十多年,中原各諸侯國未再發生較大戰爭,這在春秋史上是少見的,子戌也因此名揚天下。他以祖父向父的首字為姓,其后子孫沿續相傳,稱向姓,尊向父為向姓的得姓始祖。
現今,向姓在全國分布范圍較廣,尤以湖南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向姓人口的40%。
向姓是較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向姓派生出了桓、司馬姓。
向姓起源:
1、源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后裔,以祖名為氏。據《史記》記載,神農氏有裔孫名向,被封為諸侯,其后世子孫以向為氏,稱向姓。
2、源自祁姓,為帝堯的后裔,以國名為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代有向祠,舊址在今山東莒縣南部。后來國亡,向國國君的后代就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向姓的一支。
3、源自子姓,為湯王的后代,以祖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桓公有子名肸(B1),字向父,世代為宋國卿士,其后裔以祖字為北,成為向氏。
4、源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據《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巴郡南郡蠻五姓有向,出于武落鐘離山(今湖北省長陽)。
②清滿洲人有向姓,世居匣塔子。
③清時期湖廣施南,古時巴地之土司為向姓。
④今滿、侗、彝、苗,蒙古、土家、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據《呂氏春秋》記載:“宋向帶為太審,桓族也。華元殺蕩澤、向帶等舍于睢上……”。由此可知,向帶亦為桓公之后,綜合其他史料推斷,向子戌所處年代應在向帶之后。這就說明,向父為向姓的得姓始祖無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來則尚須斟酌。
無論如何,向姓發祥于今河南商丘一帶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