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故,商丘歸德古城的十字街口稱為“隅首”。從古城北門進去,行百余米,有個街口叫做“劉隅首”,從此向東十余米,即是侯方域故居。這是一座氣象靜穆的四合院落,由上下兩層的硬山式建筑圍合而成。
說是侯方域故居,其實是侯方域祖父侯執(zhí)蒲置辦的產(chǎn)業(yè),原本叫“侯府東園”,侯方域幼年即在這里讀書。從侯執(zhí)蒲開始,侯家三四代人才濟濟,家庭教育十分成功。侯家世代戍籍,在當時,這是一種社會地位很低的戶籍,侯執(zhí)蒲考中進士、入朝做官,使侯家成為書香名門,但他并不避諱自己的戍籍身份,反而把這作為敦促子女力學的“小鞭兒”:“爾勿以我為貴,吾戍籍也;爾不力于學,將為卒伍矣。”等到侯恂一代也做了高官,改變自己的戍籍身份并非難事,但他卻不肯這么做,這倒并不是“英雄不忘出處”的意思,而是“留以警我子孫也”。家教如此,侯家代有人才也就不奇怪了。
明天啟初年,侯執(zhí)蒲辭官歸鄉(xiāng),從此在這座侯府東園“課讀諸孫”。侯方域四五歲就開始在祖父嚴格的督導下讀書,因聰明異常,進境頗為神速。后來侯恂也罷官歸鄉(xiāng),不時加以指點,侯方域才情更見增長。
用現(xiàn)在的話說,侯方域是那種智商超高的人。當時人說他“自幼穎異過人”,現(xiàn)在商丘人提到他,都不說名字而稱“侯才子”,有關(guān)他的一則故事廣泛流傳:侯方域少年時,曾奉父命去江南買了整整一船書。坐船北歸時,他每天坐在船頭看書,看一本扔一本,回程未過一半,書已所剩無幾。艄公越看越納悶,忍不住問他回去如何交代。侯方域拍了拍肚子說,書全在這里邊呢。回去后一本本寫出,竟一字不差。這當然是后人編的故事,侯方域的“穎異”,不僅在于博聞強記,更在于見識超群,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