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的意思是說,如果上榜,試卷就要刻印出來,廣泛流傳,那樣的話,侯方域將獲重罪。
高陽先生曾分析侯方域的卷子,認為主考官的話并非全是遁詞,而是確有道理,這份卷子批逆龍鱗,對崇禎有深刻的批評:
“所貴于甘德者,能臨天下之謂也。虞書曰:‘臨下以簡。’而后世任數之主,乃欲于其察察以窮之。過矣!夫天下之情偽,蓋嘗不可以勝防;而人主恒任其獨智,鉤距探索其間,其偶得之也,則必喜于自用;其既失之也,必且展轉而疑人。秉自用之術,而積疑人之心,天下豈復有可信者哉?”
這段文字分明是在指責崇禎冤殺袁崇煥之事。大約因父親蒙冤深陷牢獄多年,侯方域心有不平,才在試卷上放膽一言。
無論如何,侯方域落榜無可改變,只能告別李香君歸鄉。在《李姬傳》中,他記述了香君對他的如海深情:
“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指蔡邕);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思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寧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如此深情款款,如此氣節高潔,難怪人們不相信這樣的感情會毫無結果。□首席記者姚偉文圖【原標題:“歸德古城與桃花名扇系列”之二 落第南京卻留秦淮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