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這個地名,大體上經過了長葛—長社—長葛這一歷史變遷,而通常所說的長葛縣是在隋代(公元586年)建制的,一直沿用到1993年撤縣建市。
無論經過怎樣的歷史變遷,長葛都與葛天氏這一遠古時期的風云人物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長葛仍現存著許多美妙的傳說和珍貴的遺址、遺跡,比較著名的傳說有“葛仙靈池傳說”、“葛村傳說”、“葛水河傳說”、“石梁河傳說”、“仙女游石固”、“玉帝鎖蛟”、“古社柏傳說”等,比較著名的遺址、遺跡有葛仙靈池、玉帝鎖蛟井、古社柏等。
在長葛市城區西側的溢水河岸,草坪上聳立著葛天氏的石雕像,身披葛衣的葛天氏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高大、質樸、威武、英俊。雕像下刻有葛天氏、歌八闋內容及其治世之道。長葛市文化局副局長堯同賓告訴記者,這個雕像是政府根據有關史料、依據全市人民意愿制作的,以示長葛人民永遠愛戴、思念葛天氏。其位置定在城西,是說明葛天氏故址在長葛西部(石固鎮一帶)。
長期以來,由于年代過于久遠、缺乏專門的保護經費等因素,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歌舞藝術,葛天氏歌舞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原有的傳承人要么已經作古,要么年事已高,藝術傳承上出現了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使其存在消亡的危險。因為缺乏充足的經費,該市文化部門和許多有識之士關于研究、搶救、保護、開發葛天氏傳說的好想法難以付諸實施。與葛天氏息息相關的石固遺址雖然是“國保”,但由于農業生產、洪水沖刷等因素,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受到嚴重威脅,特別是一些不法分子的盜挖行為,更使它遭受了人為的破壞。
長葛市文化局副局長李德新說,近年來,長葛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投資18萬元在長葛市最繁華的八七路西段建造了雄偉的葛天氏雕像;2006年,“長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成立;籌資200萬元修建葛天氏游園(面積約60畝);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長葛名勝名人傳記》;投資10萬元對石固遺址進行了保護;成立了長葛市古樂協會,對葛天氏歌舞進行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組織專業文藝工作者創作關于葛天氏的音樂、舞蹈、戲曲節目。
未來5年內,為了挖掘和保護葛天氏傳說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長葛市還計劃舉辦規模宏大的葛氏祭祖儀式;出版中國葛天氏樂舞文化專著;成立許昌市葛天氏樂舞藝術研究會;今年6月份全面啟動葛天氏游園的建設工作;2008年成立葛天氏歌舞藝術團,并上演關于葛天氏的大型歌舞劇;2009年建成葛天氏樂舞和葛天氏文化項目庫;2010年整合葛天氏樂舞文化藝術資源,建設葛天氏演藝城,從而把葛天氏樂舞打造成長葛市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著名文化品牌。
追溯漫長的人類歷史,我們不能否認,葛天氏傳說是許昌人極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葛天氏文化是一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神奇開化的歷史文明,鑄就了長葛的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我們相信,歷史的腳步邁入21世紀的今天后,一個新的文明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