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許昌

風雨不衰 銅器舞“倒映”歷史的美妙身姿

2013/4/17 18:36:33 點擊數: 【字體:


    由最初祈神求雨的祭祀舞,到今天表達農民在和諧盛世中喜悅心情的舞蹈,艾莊鄉銅器舞獨有的韻味和藝術魅力,在幾百年的風雨淘洗中歷久不衰。10月9日,在河南省公布的許昌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中,許昌縣艾莊鄉魯灣村的銅器舞榜上有名。那么,銅器舞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舞蹈?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它的文化價值到底在何處?魯灣人又是如何將其一代代傳承至今?近日,記者來到艾莊鄉魯灣村進行了實地探訪。


    節奏鏗鏘、旋律悅耳、舞姿奔放、氣勢磅礴……這是欣賞過銅器舞的人對它最直觀的感受。 這一古老的祭祀求雨的舞蹈,在許昌縣艾莊鄉這片土地上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嬗變,如今已經滲透到魯灣人的生活中。慶祝豐收、逢年過節、新婚嫁娶……只要是有值得慶賀的喜事,魯灣人就會操起銅器,敲敲打打,邁開舞步,慶祝、祝福……
                                                      
    雛形 祈神求雨的祭祀舞

    絕大多數舞蹈起源于巫術與宗教祭祀。“舞,允從雨。”(殷墟卜辭)這句話更直接地表明了中國民間舞蹈與求雨儀式的關聯。10月19日,記者來到許昌縣艾莊鄉魯灣村采訪,從該村銅器舞的傳承人口中,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

   “銅器舞早期是用來祈神求雨的。”61歲的王保河是如今村里德高望重的舞者之一,也是村里能細數魯灣銅器舞歷史演變的為數不多的老人。據他介紹,清朝時期,當地十年九旱,為祈求老天“開恩”降雨,便有了舉辦求雨儀式的銅器社。求雨時,銅器社先找一名偷水者,稱為“水倌”,又叫“碼子”,多是村里不全精的人。 偷水時,“碼子”要反穿羊皮襖,跑到村外水塘灌一瓶水。這時,銅器社的人敲鑼打鼓地在后面裝腔作勢追趕。銅器越打越快,喊聲越喊越大,一直追到“碼子”將水偷回家,將一瓶水灑到地上,再焚香、燒紙求神,至此,求雨活動才算結束。據王保河講,上一輩的老人紛紛傳說,這種方法當時的確靈驗,求雨之后村里果真就下起了雨。后又幾經旱事,人們便將這種求雨方式固定下來,有了“專職”的求雨人和求雨器材,銅器舞的雛形便由此形成。

    王保河老人說,這種求雨方式一直延續了很多年。后來,村里的老族長魯元帶領村民求雨時,結合當時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敲打銅器時加入了一些跑、跳的姿勢,同時制定了三個固定的敲打譜系,即《銅器冒》、《護心鏡》、《黑虎下山》。敲打譜系節奏由慢到快,使銅器舞具有了陽剛之氣。這種固定的譜系和風格被村民世代流傳了下來。在流傳過程中,雖有樂譜,但缺少指揮,敲打的時間和節奏都受到影響, 敲打時間不長,就會有人亂了章法,跟著別人亂敲,使銅器舞的音階混亂。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村里的一位族長便舉著一面小鼓統領大家,大家以他的鼓聲為號開始或結束敲打,即為現在的肘子鼓。至此,銅器舞的組織形式基本確立,現代銅器舞的指揮者也隨之產生。

    從王保河記事時起,銅器社除了求神還兼娛樂,逢年過節時打打銅器,是全村老少都喜愛的活動。1947年,劉鄧大軍路過此地,魯灣村銅器社組織了近百人,輪流演奏,為部隊送行。一位團長聽后贊道:“此銅器能鼓我士氣,壯我軍威。”
                                               
    演變 心中有譜的豐收舞  

    今年69歲的魯文建老漢回憶,在遭受自然災害的年代,人們吃不飽,穿不暖,銅器舞這種在當時有些“奢侈”的表演也束之高閣,逐漸被人們淡忘。土地改革后,魯灣村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日子好了,村里人一商量,就自發地兌糧食、雞蛋等,買回了新銅器,這才又重新敲響了銅器。此后,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村民們的樂呵勁兒越來越高,銅器舞也就越舞越歡。

    銅器舞作為一種封建祭祀文化的產物,經歷了時代的風雨之后,也在其表演形式和功能上有了質的飛躍,成為村民平日自娛自樂、慶祝豐收的一種舞蹈。魯老漢說,銅器舞的第五代傳人王青木,組織婦女加入到銅器社,引進了弓子鑼、油梆、小鈸等小型樂器,又為女性設計制定了柔美、活潑、靈巧的舞蹈動作,這一改進大大豐富了銅器舞原本陽剛、質樸的風格,使銅器舞變得更加剛柔并濟,成為一種系統、完善的舞蹈形式。每逢春節、元宵節及豐收之際,銅器社便作為魯灣村的“招牌”與其他村里的舞龍、舞獅隊一同比賽或表演。銅器舞這一民間習俗,逐漸踏上了民間舞蹈的道路。

    “銅器舞的傳承主要是靠心中有譜,以及上輩人口述心授而保存下來的。”王保河說,雖然銅器舞有3個固定的譜系(即3個曲牌),但并沒有形成文字形式的曲牌,它的傳承都是以口授的形式。他說, 銅器舞一開場只有一種節奏,聲如洪鐘,清脆、響亮,被稱作《銅器冒》(又稱《洛陽掛》);其次是《護心鏡》漸入高潮,它共有3個節奏,在表演時節奏逐漸加快,鼓點嘹亮;最后是《黑虎下山》,也含有3個節奏,它的聲勢比《護心鏡》更加強大,聲如虎哮獅吼,勢如排山倒海。這種基本固定下來的曲牌、套路一直延續至今。

    “俺從小就看大人們表演,通過看、聽,以及老人們教的曲譜,慢慢就學會了。”今年33歲、在銅器舞表演中擂大鼓的王永說,魯灣人從來都沒見過關于銅器舞曲牌的文字記載,也從來沒人把銅器舞的曲牌用文字記載下來,他們都是從小經過耳濡目染而學會的。  

    魯灣村支部書記魯廣銀介紹,銅器舞每組表演人數一般不少于30人,最少需要鐃8面、鈸8面、挑子鑼8面、擂子鼓2面,另外還有鞭子鼓、肘子鼓、弓子鑼、大鈸、小鈸等,否則場面就不夠宏大,銅器舞的精彩也表現不出來。魯灣銅器舞表演最大規模時有200多名舞者,銅器敲打的聲音可以傳到十里之外。魯廣銀說,銅器舞在表演時,執鞭子鼓者立于中央,一手執三四尺長的鼓把將鼓舉于頭頂,一手拿鼓槌用力擊鼓,他是全隊的指揮和靈魂。圍繞著鞭子鼓的是弓子鑼與小镲,表演者肩背竹弓子,鑼吊在竹弓子前端,飾有花花綠綠的綢子,敲打起來弓子忽閃忽閃,再加上墊步、八字步、十字步等步法,比秧歌、腰鼓更有一番活潑、花哨的美。最外圍是打鐃、敲大鼓(當地稱之為大擂子)、大鑼者,這些人位置基本固定,手卻沒閑著,打到酣處,便將鼓槌拋向空中再接住。打大鐃者,將兩扇鐃舉過頭頂,翻些花樣,稱之為亮鐃。要知道,一對大鐃可達15公斤重。正因為有這些絕活,魯灣村銅器舞的名聲越傳越響,除了參加市里的各種慶典活動,方圓十里八鄉乃至長葛的鄉親娶媳婦、辦喜事都要請銅器社的人助興。

    據了解,自1992年起,魯灣銅器舞相繼參加過許昌市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全運會的開幕式。2001年,在河南省首屆民間藝術節上,一舉獲得鼓舞類金獎。2005年,在河南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上,又獲得最高獎項———金鼎獎。

    傳承 亟待“淬火”的民間舞              

    “銅器舞始于清朝中葉,流行于許昌縣艾莊鄉一帶,人數不限,少者30人,多者30余人。演出時,隊前設各色綢制三角牙旗20面,旗桿丈尺,旗面5丈,排列左右;另設緞錦旗一面,右上角書“××縣××村”,中書“××社(會)”。起舞時,火銃轟鳴,鞭炮不斷。余者,鼓、鑼、鐃、鈸、镲各持一色,隨著鑼鼓節奏的疏密和力度強弱,走出不同舞步,變換各種畫面。高潮時拋槌、舉鑼、飛镲、揚撥,邊打邊舞,其舞姿古樸典雅,粗獷奔放,氣勢恢弘。這是1985年許昌市文化部門對民間舞蹈普查時,相關記載資料對銅器舞的描述。

    銅器舞作為一種散落在民間的文化藝術,影響著許昌縣艾莊鄉魯灣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而今,在魯灣這個只有1000多口人的小村莊,80%以上的村民都能在銅器敲響時隨樂起舞。許多村民一提起銅器舞就眉飛色舞,對銅器舞的淵源歷史及其演奏技巧更是耳熟能詳。

   “俺村有許多家庭幾輩人都會銅器舞。”該村支部書記魯廣銀告訴記者,他們村在表演銅器舞時,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還有的一家幾口人都上陣上陣,就連正在上學的小姑娘也能跟著鼓點翩翩起舞。盡管如此,他們在銅器舞的發揚光大方面還是遇到了很多難題。

    據許昌縣艾莊鄉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制約銅器舞發展的難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缺乏整體的構思和創意的編排。銅器舞整個舞蹈的氣勢恢弘,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的氣勢。反觀近幾年的表演,銅器舞還缺乏整體的編排和創意,急需在不丟失原始、質樸的前提下注入新的藝術元素。另一個現實的難題是,舞蹈隊伍的老年化。目前,魯灣村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了孤寡老人和婦女、兒童,表演銅器舞的重任也就落在了這些老人和婦女的身上,根本談不上創新和發展。此外,資金的匱乏也制約著銅器舞的發展。銅器舞從最初的求雨舞和祭祀舞演變到現在,村民們打銅器舞已經成為一項單純的娛樂、慶祝活動。雖然平時演出也有些收入,但根本不夠服裝和器具的更新換代,更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兒”。因此,銅器舞在這些條件的制約下,很難從一個產生于封建時期的民間舞蹈,發展成適應當今市場經濟的文化產業。

    “銅器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祭祀文化的一種傳承。”許昌縣艾莊鄉一位負責人說,為了保護銅器舞和促進其發展,他們成立了專門的組織,全面普查銅器舞的淵源及其歷史演變,并建立了專門的銅器舞檔案。聘請相關專家在農閑時組織村民排練,及時挑選新人進行培訓,使這項舞蹈藝術能夠生生不息。另外,他們還準備將銅器舞作為一個文化產業項目向外界招商,力爭為銅器舞的發揚光大注入更多的人才與資金。

    我們相信,如果上述措施能夠順利實施,艾莊銅器舞定能在眾人的關注下完成重生,不僅能“舞”出一種新農村新農民的氣質,更能為許昌市文化產業增添一面可賀驕人的“招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