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許昌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古樂《葛天氏之樂》的文化闡釋(3)

2013/4/17 17:06:26 點擊數: 【字體:


 
    五  《奮五谷》
 
    “葛天氏之樂”的第四闋為《奮五谷》。

    奮,即奮起、振作;“奮五谷”當然就有著讓五谷蓬勃生發之意。

    在湘西瀘溪、沅陵的苗族居民區,現還保存著一種名為“跳香”的農業豐產祭祀儀式,其中也有一節叫做“傳五谷”的儀程:
 
    “傳五谷”主要是參加“跳香”會的各家把明年打算種植的種子各抓一把,統一放在一個壇子里,然后再用布封住壇子口,由掌壇師念好咒語,點上法術再放進神臺下的土洞內,蓋上一層薄土,等到明年三月初五(玉皇生日這天)再打開觀看,……來預卜豐收的好壞。

    等掌壇師理完五谷收成后,再由各家各戶求卦預卜豐收吉兆。神卦表示神靈保佑,五谷豐收。陽卦表示遮了日月,封了火陽,這家主戶必須祈求五谷神暗中保佑。……(其中搬演了儺戲《搬土地》)其主要表演過程是:表演者頭戴白胡子老人面具,手持拐杖去南山開荒種地,動作有:砍火畬、挖土、播種、鋤草、收割、進倉。每做一個動作,就到處抓圍觀的小孩或年輕人拉犁耕地,引起眾人捧腹大笑,表演詼諧而又風趣,圍觀者都要幫唱幫腔,在表演生產勞動場面時,大家還要伴以陽雀、牛、豬、雞、狗等口技聲音,使整個場面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它的唱詞有“修地”、“燒地”、“鋤草”、“收割”共為五段,……唱完后由扮演土地神的演員把各家各戶埋進洞子后余下的五谷撒向周圍群眾,眾人馬上扯著衣服去接下。看誰接到的什么種子多,就象征著明年種什么收成好……

    接著由扮演土地神者帶頭唱《十月季節農事歌》,群眾在周圍幫腔。
 
    把“五谷撒向周圍的群眾”,這是名符其實的“奮五谷”。雖說這有著某種明顯的巫術功能,但從整段儀式來看。“白胡子老人”教授生產的知識和勞動的技能,對葛天氏的人們更有著實際的意義。因為,在古今中外眾多的原始部族所擁有的農業豐產祭祀儀式中,人們都曾經用歌舞去展示自己的生產勞動生活:

    在貴州咸寧縣板底鄉裸戛村,遺存著一種古老的祭儀──“撮泰吉”(又稱變人戲)。“撮泰吉”反映的是彝族的先民創業、遷徙、生產、生活、繁衍的歷史。儀禮中,參與者對祖先如何燒山林、開土地、刀耕火種、訓牛犁地、撒種、薅刨、收獲等生產過程都有粗獷的模擬表演。

    在湘西自治州的深山老林中,也還遺存著一種神秘的原始祭禮“毛古斯”。“毛古斯”的角色有祖公、祖婆各一人,兒孫若干,以及一些由人裝扮而成的耕牛、野獸。祭儀主要的表演內容有:清掃邪氣、請梅山神、狩獵、捕魚、撈蝦、做陽春(即耕種收獲)、打鐵、粑粑哈(即做粑粑)等日常勞動生活。而這些勞動技能,都是由祖公、祖母親手教授。(田野考察)

    在古希臘的“酒神祭祀”中,當酒神狄俄尼索斯死而復生之后,他走遍了希臘、敘利亞、亞細亞,直至印度,然后經色雷西亞回到歐羅巴。一路上,他傳授葡萄種植和釀酒技術。他能化著山羊、公牛、獅子和豹;能使葡萄酒、牛奶和蜂蜜如泉水一樣地從地下涌出來。在祭儀中,人們就要重新展演這些往事。

    俄西里斯(Osiris,又譯奧錫里斯、烏色里斯)是古代埃及的一位死而復生之神。俄西里斯也是一位農神,他教導埃及人耕地播種、榨取葡萄汁。待埃及開發之后又周游各地,把農業生產知識傳遍世界。在對俄西里斯的祭祀儀式中,生產技能的傳播無疑是其主要內容。

    在古今中外的祭祀儀式中,“奮五谷”的表演都是通過歌和舞來展示的。這種表演并非只是一種簡單的生產勞動模擬。整個表演,實際上又是一堂形象生動的農事生產技術課,解放以后挖掘整理的土家族長篇史詩《擺手歌》(又叫《社巴歌》),其中的農事勞動歌就分為“斫草挖土”、“做秧田”、“泡谷種”、“種包谷”、“插秧”、“薅草”、“吃新”、“打谷子”、“背包谷”、“摘茶籽、撿桐籽”、“種冬糧”若干篇,詩歌長達千行。如在“泡谷種”中,38行詩歌就講述了泡種的時節、選種的要求、泡種的流程、發芽的技術等豐富的內容,同時也表達出了勞動者的歡樂。

    “葛天氏之樂”中的《奮五谷》,實際上就是一部葛天氏部族的農業“教科書”。
 
    六、《敬天常》
 
    “葛天氏之樂”的第五闋為《敬天常》。

    “天常”,即天之常道。“敬天常”就是敬祭天的常道:祈愿老天爺風調雨順,無災無病,六畜興旺,人壽年豐。

    原始人對天神的崇敬是無時無刻的,在《載民》、《玄鳥》、《遂草木》、《奮五谷》諸闋中,都會要涉及對天神的敬祭,這里,為什么還要單獨地來上一闋呢?答案也許并不復雜。因為,人們在“播下五谷”、竭盡了人的努力之后,自然盼望老天作美,行行常道。

事實上,許多民族、許多地方的農業豐產祭儀,都在一個相當的時候,表示出自己對上天祈盼:

    前面提到的“跳香”,是流傳在湘西瀘溪、古丈、吉首等地苗族民間農業豐產祭祀儀禮。它的儀程為:1、請神;2、申法(祭奠三皇五帝);3、燒游船(驅邪氣);4、傳五谷(即“奮五谷”);5、大旋場。

    “大旋場”是“跳香”儀式中的最高潮:

    在原始人的巫術祭祀中,牛角是一種通天的神器;吹牛角號是巫師與天帝溝通的一種主要法術。在“跳香”中,掌壇師在“傳五谷”之后,一面旋枯餅、以一種儺藝獻媚于玉帝,一面又吹奏牛角敬祭玉帝,無疑是求玉帝給個風調雨順。所以,在牛角號吹不響時,巫師怎能不急,于是趕忙用口乞呼玉帝。因此,在葛天氏的“敬天常”中,人們不會僅僅是頂禮膜拜,除了歌與舞,也許還有著許多類似于“旋枯餅”之類的技藝。

    土家人的豐產祭儀“跳馬”也能提供證明。

    “跳馬”中有一段類似于“奮五谷”的、表現苗家人生產勞動場面的“西可樂”(意為“用工具去開荒”)。在“西可樂”之后的儀程,就是祭神。這時的祭神,也不是單純的法事;而是在喧天的排炮響過三輪之后,一支浩浩蕩蕩的、有著各式彩旗、竹馬、旱船、龍燈、獅子燈、武術賀馬隊……的游行隊伍開向土地坪。在三名土老司和一名女巫的帶領下,眾人向土地神跪磕三次,接著又向天地跪磕三次,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就是精彩紛呈的跳馬表演:“跳馬表演歷時大約一兩個鐘頭,其間鼓樂不停,炮火不止,花費頗巨。”

    這種精彩紛呈的表演,置于祭神前后,無疑是一種娛神的活動。它取悅于神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敬天常、求豐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唱歌網 2012-08-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