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執憲“死不旋踵"
2013/6/17 10:22:1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東漢桓帝時期,當時赫赫有名的“八大俊杰”之一李膺,由一位忠厚正直的老臣推薦,被桓帝命令為權力很大的司隸校尉,授予他督警百官廉潔朝政的重任。當時,宦官擅權,朝廷內外的重要官職大都被這幫狐群狗黨把持著,整個朝綱一片混亂。李膺秉性正直,疾惡如仇,上任后決心嚴懲貪官,整頓綱紀。
當時宦官頭子張讓有個弟弟叫張朔。他依仗其兄的權勢,當上了野王縣令。張朔當政以后,貪婪殘暴,為所欲為。有一天,他酒足飯飽后,無聊得突生惡念,說要瞧瞧未出生嬰兒是個什么模樣,便令人把一個孕婦活活地剖腹殺害了。老百姓恨透了這個兇殘的惡棍,大人小孩都叫他“活閻王”。李膺查知張朔的罪惡后,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斬首,為民除害,便決定立即提捕張朔歸案。但前去捕搜的官員回來報告說,張朔聽說李膺方嚴威厲,心中充滿恐懼,所以李膺一上任就聞風畏罪逃到京師,竄到其兄張讓家里。
原來,是其兄張讓把罪犯窩藏起來。張讓府第豪華,有一鑲金雕玉的大廳,豎立著八根又粗又高的松木大柱,其中一根木柱中間掏空,形成一個密室,外面又裝飾得和其他幾個柱子一模一樣,張朔就藏在里邊。經過一段細致周密地察訪,李膺掌握了張朔去向的全部細節。那時候,張讓的府第門庭森嚴,道道關卡,一般官吏根本無法進入。李膺不理那一套,得知張朔去向,就手持令牌,親自率了洛陽監獄,并讓他把罪行交待完畢之后,就立即依法將其斬首示眾。
“活閻王”被處死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京都、府縣、鄉里,百姓拍手稱快,奔走相告?墒,張讓卻氣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整天尋思著如何謀害李膺,為弟弟報仇。他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招,于是就氣急敗壞地跑到桓帝那里去告狀,他誣告李膺冤枉了他弟弟,又說李膺先斬后奏,犯欺君之罪。
桓帝把李膺召進殿來,并親自駕臨殿廊,厲聲責問道:“李膺,你眼里還有沒有朕?為什么不先奏朝廷便施刑戮。”李膺聽了桓帝的話后明白了皇上發怒的原因,于是,便若有所思地說:‘‘陛下,你不是經常說過臣要向古代的賢人學習嗎?我殺張朔,正是按圣上的教諭辦的。”皇帝質問道:“古代賢臣的美德是忠君順上,以朕意為法,豈有執法不從君命的道理?”李膺答道:“從前,晉文公因衛成公亂殺人,就把他帶到京師,《春秋》對這種做法表示肯定!吨芏Y》說‘公族人違法犯罪,雖想寬容,但有司衙門卻執法不從。’聽說,孔老夫子在魯國任司寇時,七天就殺了少正卯。臣已上任十多天了,一直怕因積壓案件、執法不嚴而t犯上’,想不到卻因疾速而獲罪。不錯,我自知負有罪責,如皇上因此問罪于我,縱死黃泉,我決不推脫責任。不過,我請求寬容我五天,等我把那些危害朝廷、殘害百姓的禍首鏟除掉,再來伏罪就戮,這是我有生的惟一愿望。”言罷,淚流滿面,但氣質昂揚。
李膺這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說得桓帝不再責備李膺,回頭對張讓說:“這是你弟弟罪有應得,司隸有什么過錯呢!”張讓嚇得面如土色,直到皇帝走遠了,還不住地叩頭請罪。
李膺執法不從君命,至死毫不動搖的行為,震動了整個宮廷_0從此,那些不守法度的宦官都小心謹慎了。連宮休度假也不敢再出宮禁了;傅燮婀值貑査麄兪鞘裁淳壒,大家都叩頭哭泣說:“害怕李校尉。”
【人物簡介】
李膺(110---169)東漢大臣。字元禮,潁川襄城(今屬河南)人。初舉孝廉,遷青州刺史。桓帝時,再遷河南尹,官至司隸校尉,與太學生首領郭太等結交,反對宦官專權,被稱為“天下?”。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認為他們結黨誹謗朝廷.被逮入獄。釋放后禁錮終身。靈帝立,外戚竇武執政,他又被起用為長樂少府,‘與陳蕃等謀誅宦官失敗,死獄中。【原標題:李膺執憲“死不旋踵"】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