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對三國有點興趣的朋友,都知道一句歇后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么問到徐庶是怎么死的,卻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是病死的。那么,他真是病死的么?從現代的角度看,卻不完全是這樣。
據《三國志》記載,徐庶出生在漢靈帝建寧年間。少年的他,非常仰慕嫉惡如仇,除暴安良的武林俠士,在漢末的亂世,凡事都講求簡單粗暴,大俠們膨脹的正義感在這個年代一點都不礙事。徐庶年少夢想著就要當這樣的大俠,事實上他也做了,他殺死一個地方惡霸,卻被官兵逮捕, 官兵以惡勢力相逼讓他說出事情始末,而徐大俠呢?打死都憋住不說一句話,后經朋友營救方脫險,不過徐庶從此后在老家混不下去了,《三國演義》里說他改名為單福外逃了,不過現在也有學者說他不是改得單福這個名字。而名字不過是個代號,徐元直還是徐元直,他逃出去之后,深感武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于是他放棄武力救國,改文科了。他尋名師,每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終于有了點成就,成為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名人。都說名人的朋友也會是名人,徐庶當時的認識的好幾個人,都是后來惹不起的大人物,比如諸葛亮、司馬徽、龐統等等。在司馬徽的勸說下,徐庶投奔了劉備,這劉備是個愛才惜才的主,對徐庶敬為上上賓,大大稱贊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經過憋著說不得話的痛苦之后,深深體會到名士說話的重要性,于是把自己兄弟中最能說會道的諸葛孔明介紹給了劉備,這才有了后來劉備的“三顧茅廬”。在劉備麾下是徐庶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他助劉備破了曹操軍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這時候徐庶不憋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有人賞識是在當時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他對劉備說真話,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見。劉備見他是真心效力,也很歡迎。
但是好景不長,他的才能被曹操這個老賊盯上了。曹操幕僚程昱獻計,先把徐庶的老母劫來,再模仿她筆跡給徐庶寫信,打算讓徐庶自己乖乖送上門。徐庶是個出了名的孝子,不可能不顧自己老母的安危,于是他向老板劉備含淚辭行,被迫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在他北上歸曹,確認老母安全問題后,心中很是想念他的那群哥們,想念以前的老板。你問他想不想出人頭地?想不想聞名天下?那是廢話。亂世三國,那個謀士不想走紅?但是,徐庶是什么人啊?忠臣!孝子!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古有一女不侍二夫,今有徐庶不忠二主,那是何等高尚的大事啊!在那離我們那么遠的東漢末年,這樣的忠心,這樣的赤膽,這樣的孝賢,那是應當為世人所大力歌頌的。
那么,在今天看來,徐庶還那么值得倡導嗎?首先,圣明的古人就告訴過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就從個人而言,打仗的時候得把自己的退路準備好,不要讓自己的弱點暴露在敵人的眼皮之下。而徐庶,自己在劉備這邊混得有模有樣的時候,想過自己的老母嗎?在三國亂世,他怎么忍心讓年邁老母生活在兵荒馬亂沒有自己庇護的地方?這首先是徐庶的不對,如果他跟劉備說,我家有個老母,自己一個人在家生活挺困難的,我想把她接到你的地方上來,你看可以不可以?劉備這樣至少世人看來是至賢至孝坦蕩蕩的君子,是斷然不會拒絕徐庶這樣再合理不過的要求。但是徐庶畢竟沒有,他這第一步就做錯了,他給了敵人——特別是曹操這樣的敵人——一個大大的可乘之機。這不,在徐庶跟在劉備身邊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曹操開始動小九九了。他開始用一種卑鄙的手段挖劉備的墻腳,要不怎么說曹操是卑鄙的圣人呢,用自己的卑鄙成就了其他人的賢明,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這樣。說他挖墻腳的做法太卑鄙其實也不完全是他的錯,要是徐庶真心掛念自己老母,曹操也沒有這個機會。把人家老母接到許昌之后,曹操就開始放狠話了,徐庶,你老母在我手上,你要是念著她老人家,你就來投奔我,不來的話,我可不敢保證你老母親會怎么樣。狠話一出,徐庶就慌了,我們也許不能從確切的史料記載中找到徐庶當時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徐庶這樣一個謀士,對自己的名聲倍加愛惜,如果在廣大人民群眾落下個不孝的罵名,那他這一輩子是毀了,他要想再入劉備的法眼,那就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那后悔莫及的徐庶同學只好把自己打包,含淚揮別自己的主公和朋友哥們,只身一人前往曹營,求他老母安好。
話說那徐庶到了曹操的地方,確認母親安然無恙之后,便心心念念自己的主公,拒絕為曹賊效力。不得不說曹操這個人還是惜才的,就算徐庶沒有為他出過一條計策,他也沒有虧待過徐庶,給放給車,工資福利高得令人眼紅。但是徐庶這個人是個死腦筋,還念念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拒絕給新老板干事。現代社會哪有這樣的好事?拿人工資不給人干活,還做出一副唯我清高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試問一句,誰是最后的強者?誰是真正的梟雄?誰結束了三國?是以曹操同志為代表的廣大魏氏同志!你徐庶一個小小謀士,憑什么跟人家叫板?幸好你遇上的是曹操這樣處事乖張的主,要是遇到像你這樣守舊的恪盡職守的主公,你早就一命嗚呼了!弱者,需尋良木而倚,適者生存,想要在亂世生存,就得看清世界形勢!如果徐庶肯為曹操出謀劃策,那么他一定會與郭嘉荀彧齊名,也不會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后語了。徐庶這般死腦筋,在今天留給他的是什么?人們知道了他的故事之后,往往會唏噓一下這個人是多么多么孝順忠誠,然后呢?還有什么嗎?人們在記憶中,會記住曹操、諸葛亮、司馬徽的名字,因為他們是強者,而弱者徐庶呢?《三國演義》中也是匆匆一筆帶過,連確切的出生日期都沒有,可悲嗎?
在現代社會里,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忘掉徐庶,因為他不符主流,但是,現在的“非徐庶”者是不是太多了?以至于筆者我都對徐庶這般弱小的人物憐憫不已。但是這篇文章,僅僅寫的是“非徐庶”者的立場,僅此而已,無需多舛。何欣倚【原標題:徐庶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