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谷飛瀑兔絲縷,夕陽紫翠忽成嵐——鈞窯
鈞窯檔案
位置:河南省禹州市
窯址:以劉家門窯為代表
存世量:極少
特征:出窯萬彩、窯變無雙
從杭州蕭山東出發,我們駛往尋訪之旅的第三站——位于今天河南省禹州市的鈞窯,從一片單純的青綠走入多彩世界。現代鈞瓷蓬勃發展,孔家鈞瓷則不折不扣地成為鈞瓷行業的領銜者,慕名而去的我們輕而易舉的就找到了那幢氣勢磅礴的大廈。
中國陶瓷分為青、白兩大體系,鈞瓷屬北方青瓷系統,但卻又不同于一般青瓷。在理論界,則公認唐代花釉瓷是鈞瓷的萌芽時期,是鈞瓷神奇窯變藝術的前身。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正因為出產鈞瓷,這個原本普通的小鎮——禹州,被冠以“北方瓷都”而名揚四海,而禹州鈞瓷主要集中在神垕鎮。
擁有數量眾多的古廟宇是神垕的一大特點。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伯靈翁廟,該廟也稱窯神廟、火神廟,是鈞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國鈞瓷之都”、“火藝之都”的重要標志。
鈞官窯博物館:鈞瓷的文化窗口
博物館包含宋鈞官窯遺址、現代鈞瓷展、陶藝教育中心、現代鈞瓷生產工藝等展館,展示有自唐以來各個時期的鈞瓷圖片、實物和文字資料。鈞瓷的發展歷程、生產工藝及歷代鈞瓷的特點濃縮于此,鈞瓷展廳展出有建所以來燒制的鈞瓷藝術精品萬余件。已故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其大部分經典之作陳列于此。
鈞瓷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
身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孔相卿出身鈞瓷世家,從事鈞瓷藝術研究近30年,在鈞瓷的釉色、工藝造型、燒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術突破。
孔相卿工作室里的工人在制作新的陶藝作品
孔相卿工作室外的窯爐與陶瓷工藝品
鈞瓷工藝美術大師——任星航
初到任星航的窯爐博物館,本以為會是窯火通天的景象,沒想到我們看到的竟是一片綠意盎然,池里嬌艷欲滴的荷花正在盛放。向工作人員詢問:任大師在哪里?順著指去的方向,園里一位背手散步的悠閑者,正滿面笑容。
任星航也出身鈞瓷世家,為任氏鈞瓷第七代傳人,幼年即跟從祖父任書田、父親任堅學習鈞瓷燒制,系統地繼承了任氏家傳制鈞絕技,完整地掌握了窯爐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燒成等一系列鈞瓷燒制工藝。
與一般的大師不太一樣,任星航在鉆研鈞瓷藝術的同時,癡迷于窯爐研究,恢復了宋代柴燒鈞瓷窯爐及柴燒工藝,被譽為“復原柴燒工藝第一人”。其籌建的鈞瓷窯爐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陶瓷窯爐專題展館。做到這些成就,任星航鞠躬盡瘁了一輩子,他認為,“鈞瓷是火的藝術,其神奇和絕妙之處是獨特的自然窯變,而決定自然窯變的關鍵是窯爐,可以說窯爐是鈞瓷的母親。鈞瓷窯爐的構造不同,燃料不同,決定了燒制方法不同,其窯變藝術風格也各具特色。”
鈞瓷經典代表——玫瑰紫出戟尊
鈞瓷雖釉色瑰麗多姿,古樸端莊的造型卻令其深具一份古雅之美。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玫瑰紫出戟尊,造型仿古銅器尊。通體罩施葡萄紫釉,釉色深淺不一,淡彩處微現奪目玫瑰紅色,是公認的鈞窯瓷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