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走進許昌 >> 印象許昌 >> 瀏覽許昌

尋找大禹治水的印跡

2013/9/13 15:32:12 點擊數: 【字體:

  時光已逝永不回,但歷史的面貌卻永遠攫著我們的心。在這個彌漫著懷舊情緒的年代,人們渴望解讀時光,了解歷史上的斷裂之處和未解之謎。某種意義上,許多研究人員的努力正是試圖以“塵沙”中發現的蛛絲馬跡來印證、揭示一些千古之謎。

  禹州市有著“大禹之州”的美譽。多少年來,禹州一直有群關注、研究大禹治水等神話的人,劉俊杰無意中加入了這個行列。由于他的發現,位于禹州市北部的歷史名山———具茨山上的石刻地圖、河道圖譜、石雕水利模型等3000多處符號遺跡驚現于世,使大禹治水這一千古傳說有了切實的印證。

  沿著新開辟的山頂公路,我們感受著具茨山奇美的風光與厚重的歷史。

  10月15日,記者在具茨山符號發現者劉俊杰的帶領下,由新鄭黃帝文化風景區登臨具茨山,考察具茨山巖畫中神秘的水利符號。

  具茨山巖畫的發現,提升了具茨山的知名度,也改變了它的面貌。一條新開辟的寬闊的山頂公路,從風后嶺(始祖山)開始,在一座座山巔上穿越。昔日劉俊杰需要跋山涉水尋覓的一處處符號,如今下車便能抵達。

  “新鄭市是史籍記載的黃帝故里,也承辦著全球的祭祖大典,但一直因缺乏歷史遺存而感到遺憾。具茨山符號的發現,使新鄭看到了提升旅游形象的契機。這些觸手可及的史前遺跡,畢竟比那條人工修建的‘中華第一龍’來得實在。”

  在一座山巔之上,記者看到了那條所謂的“中華第一龍”。據說,龍頭高達29.9米,龍身長數百米,但與起伏的群山相比,卻顯得十分渺小。是啊,有什么人工建筑能比大自然宏偉呢?

  秋季的具茨山,風景迷人,沿途的山頭被厚密的野草包圍著,遠遠望去,有一種茸茸的質感。這里生長著一片片山地蘆葦,正逢蘆花生長的季節,一束束白色的蘆,在山風中優雅地搖曳。

  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使水利史學家深為震驚

  翻過三四道山,汽車停下,劉俊杰帶領我們走上一個碧綠的山頭,記者見到了一處巖畫。石上刻畫著規律的圓坑和相互聯結的直線。劉俊杰說,石上的圓坑代表著星系,或淺或深表示著星的亮度。

  在另一處山頭,劉俊杰帶領我們觀看了一處據說是刻畫著順向河流的巨石。略有發散,而又幾乎平行的七八條線條,橫貫巖面的全部。劉俊杰指著線條給我們講解,哪條是主流,哪條是支流,哪里是拐點,哪里是洲渚……看似簡單的刻畫,卻有如此深厚的內涵!

  是的,這塊看似普通的山巖,讓水利史學家們深為震驚。

  不久前,到此考察的知名學者徐海亮先生在《中國水利報》上撰寫長文,這樣描述此石:

  當我走近這塊歷經滄桑,默默無言的石英砂巖時,不禁肅然起敬!它確實與古代黃河以南,伏牛山、嵩箕山以北,淮河以北的豫東平原上的淮北水系形勢非常相近。查詢已復原的先秦中國東部地區、秦漢山東南部豫州兗州地區的山川地圖,不難看到,自北向南,拿古人以嵩山陽城的地中和黃河沖積扇頂點作基準,東南而下,排列著濟水、谷水、泗水、濉水、鴻溝、洧水、潁水、汝水幾條大河。其間,還有后代發育變化成渦河、茨河、賈魯河的眾多淮北河流。它們有的源頭與黃水有關聯,有的則完全由本地山水或澇水積聚形成。這些年來,人們通過查閱典籍、資料,進行田野查勘,比照考古研究、文物發現對淮北地區歷史水系形成的總體印象,竟然在一塊奇石上得到了超越數千年時空的感應!

  大禹治水的故事,從神話中來到我們面前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從古至今,人們不斷認識和掌握水的運動規律,除水害、興水利的歷史紀錄,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4年,劉俊杰曾拜會我國水利史學科創建者姚漢源先生。姚先生看到他整理出的資料,十分興奮,直接將其與大禹治水聯結在一起。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人們與自然斗爭的歷程中,對于水利知識的掌握,需要一個積累、提升的漫長過程。而面臨泛濫的洪水,大禹以他的豐功偉業,成為先民水利知識的集大成者,為后世延續數千年的農耕社會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禹州一帶是大禹活動的地區,大禹治水曾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大禹治水是否確有其人?確有其事?這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之謎!而這個歷史懸案又直接關系到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重大問題。

  具茨山水利符號的發現,將大禹治水這一遙遠的傳說拉近到我們身邊!

  在另一塊刻有水系模樣的石頭上,圖像與前一塊有很大的差異。它們像局部地區的一些溪流、山川、平原、河流,另由溝痕聯結,并串聯一系列爻坑。據專家分析,這是涉及古代地理與水利典籍里提到過的陂塘水利“型式”,又稱“長藤結瓜”。爻坑可能表現的是天然湖澤、洼地和人工修治過的陂塘!學者認為,“長藤結瓜”似的水流與陂塘,是當時業已出現的豫中和平原地區的某種水利開發模式。這些石刻是中州先民在經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自然環境變遷之后,在通過人類的努力處置和順應了河流水系之后,對自然環境和水利科技的概括和描述。

  在具茨山中,有一處半間房子大小的巨石,被山民稱為“尿脬石”,在最頂端撒一脬尿,水流經過中間曲折繁復的歷程,最終匯集到下端的一個大坑。山谷之間,還藏有許多這樣刻在巨石上的水利模型。這些模型利用巨石的天然形態,充分借助于高低、斷裂、錯落的巖面,甚至還有意用尖利的工具,敲琢和加工了具體河流整治景觀,其中有溝漕,有河壩,有暗渠……最終表現著一個主題:對水的疏導和利用。

  遺憾的是,由于山谷間往返不便,我們只能在劉俊杰提供的圖片和水利專家的考察筆記中,想見其大概了。

  執著地求索,為了找到一把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

  劉俊杰的名字,如今已經與具茨山巖畫聯結在了一起。早在20年前,他就對這些散布山間的符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一直在搜集、探索。直至2002年,這一發現才由許昌晨報披露于世。此后的幾年間,隨著各地媒體的相繼報道,專家和學者的不斷介入,具茨山這一古籍中的神圣之山,重新得到了世人的關注。

  水利史學家把這里稱為上古水利博物館,但在劉俊杰看來,“這是上古時代的一座圖書館。它涵蓋范圍甚為寬廣,超出我們的想象”。

  古星圖、古地圖、古星圖、古易圖、古代農耕遺跡、紅陶遺址、先民聚落遺址……多年來,劉俊杰徘徊于具茨上下,穿梭于大江南北,就一個個課題向專家和學者進行推介,反復求證。

  經過河南省考古所認定,這些遺跡產生于氏族社會晚期,也就是傳說中三皇五帝時期,與當地的黃帝傳說、大禹傳說相互印證。而具茨山巖畫,不但是中原地帶發現的唯一一處巖畫,而且數量驚人,內涵豐富,堪稱巖畫中的瑰寶。

  具茨山巖畫大多抽象難解,專家們在敬畏之余,不敢妄下結論。其中,較為直觀的符號有兩種,一種是直觀形象圖案,比如表現生殖崇拜的人體石刻;另一種便是散布山谷又相對集中的水利題材平面刻畫和立體雕刻。

  “對于具茨山符號的研究,我們希望能夠打開一個突破口。而這個突破口,就是對于水利刻畫、水利模型的研究。”劉俊杰說,“這些石刻的年代,應該在文字發明之前,因為在此之后,已經用不上這樣宏偉而不便的表達方式來記錄知識了。假如,這些石刻確實是大禹治水的歷史印記,那么大禹之前數百年乃至千年的災害、洪荒時期及抗爭自然環境的史跡,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它會成為一把鑰匙,幫助我們還原史前文明。”

  猜想猶如雪球,越滾越大。關于具茨山的石刻,越來越撲朔迷離、引人入勝。正是這些千古謎題,成就了獨特的文化資源和迷人的景觀。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禹州市情網(2009-10-2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具茨山“天書”刻于4000年前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