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走進許昌 >> 印象許昌 >> 瀏覽許昌

白沙書院興衰始末考

2013/9/12 17:02:17 點擊數: 【字體:

 

白沙書院是禹州歷史上一座著名而又古老的學府,也是千年古鎮白沙人文環境和經濟基礎的體現與象征。其址在逍遙山南坡東側山腳處,即今白沙街村西、白沙水庫大門南200米右側,共占地14650平方米。

據民國《禹縣志》載:“禹有義學,肇始北宋。白沙以下(當時縣城內有丹山、潁濱二書院,此指縣城以外的白沙、仙棠、環潁、東峰、西溪、儒林、潁川、甘棠、育賢、王峰、方山、潁南、輞山、養蒙、藍陽諸書院——筆者)其未廢者,號曰書院,實義學也。”當時的學者們認為,“書院之興自儒學衰始也,儒學之師即無以教士,而士乃群移于書院”。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詔告天下立社學。弘治十七年(1504年)令各府縣建立社學。嘉靖九年(1530年),詔府州縣勸導僧徒還俗受業(本州錫章里三甲李黃村東有嘉靖九年詔刻石)。嘉靖十一年(1532年),禹州知州劉魁奉詔毀境內佛教寺院三百余所,建書院兩處(白沙、仙棠)、社學九十五處,從此義學始盛。劉魁者,江西泰和縣人,受業名儒王守仁之門。其所到之處,大力扶植儒教。時人稱其為晴川先生。他在禹州重點將鈞陽里(治所在白沙鎮)的佛教梵宮興國寺改建為白沙書院,州人張鯤為之記。因其極力維護圣賢之道,倡立正學,祠祀二程(程灝、程頤),以二子乃中州藉先賢也,由此全州雅風大行,俗尚易變。而劉知州所親撰之“奉安神位告文”,闡明崇儒拯愚之旨,其言絕痛。其《白沙書院二程告文》曰:

“惟二夫子家世伊洛,受學濂溪,日惟先覺。傍花隨柳,豈偷少年之閑。弄月吟風,自得吾心之樂。誠無不明,博而能約。其敬身也,肯少戾乎。規矩方圓;其體道也,實有見于鳶魚活潑。距诐放淫,抽関啟鑰。謂異端聲色,不遠之則駸入;而圣門榛蕪,必闢之然后廓。乃揭天然之理,皎如星日;乃辯似是之非,精如毫末。于是士有所宗師,人不執搥鑿。皆知外倫理以為深微者,既非顏之卓坐禪定而甘空寂者,亦豈得為孟之躍哉!正唐虞心印之傳,溯洙泗淵源之活,非二夫子而誰與作!惟茲白沙,僻遠郡城,罔知禮樂。崇尚浮屠(佛陀)之宮,廣佈如來之缽。號結緣者,祖產必割;喜齋僧者,親養寧薄。甚之弱之肉、強之奪;狡者謀、勇者角。雖有二、三君子,而亦莫之能遏?媚潦兀钣美⑩簦∧钜坏乱酝L,在務本以除惡。遵詔旨之明明,極勸諭之諤諤。驅其徒以歸農,轉傳缽而振鐸。庶幾覩書院之聿興,瞻德容之儼若。莫不易聽而改觀,或者是今而非昨。所貴乎二、三子者,來游來歌,是儀是度。斯增吾道之光,用副斯文之記。使齊民得以景行,去異教有如振落。則有司此舉,不為迂濶,而足以慰二夫子於冥漠也。謹告。”

后因明末戰亂,劉知州在禹郡所設置的書院,社學散在坊市村落間,后以稽查漸馳,大率名存實亡,多淪為寺,所有社學故址,一無存者。

清康熙丙寅年(1686年),白沙人苗裔振、李經世以一己之力,接引后學,把白沙書院中的程朱祠修茸了三間,并重修了大門,由時任翰林院編修的登封人耿介題了門額。士子多賴其成就。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知州李朝柱又重修了丹山、白沙、東峰三書院,州人劉玉威為白沙書院做了碑記。密縣人錢九府主講白沙書院。民國《禹縣志·山志》載:“潁南之山,自北而南,首曰逍遙山,諺曰界牌嶺。東臨潁水。其陰有漢中郎將摩崖碑,其陽有白沙書院,踰嶺為馬峪川口禹登孔道。逍遙山西南曰五旗山。劉玉威《白沙書院講堂記》:‘所謂五旗山,在其(指白沙書院——筆者)西,則旌旗壁壘,紀律森嚴,若文之堂堂正正,而暖日動龍蛇也。’”

道光四年(1824年),知州朱煒將白沙書院重加修葺,改為義學。

《清順治八年(1651年)禹州境域圖》、《清道光志·與圖》均繪有白沙書院。

民國以后,白沙書院更名為“白沙學堂”,即后來的白沙學校之前身。

白沙書院究竟始建于何時?歷來眾說紛紜。據耿介后人、其前輩曾在白沙書院讀過書的八十六歲老教師耿卷懷先生講:白沙書院曾有一通碑文,記得碑文上有唐開元五年重修字樣,還記載說,早年程灝、程頤曾來白沙書院講過學。北街村楊宗震老先生也講:此碑前些年在北街村二隊牲口院放著,現已丟失。若真如此,那么白沙書院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以遠。然此說雖有一定可信度,亦且與《禹縣志》所載相符,惜無實物佐證,卻也難以斷言也。

據鄉人回憶,昔日的白沙書院座北朝南,有山門。山門并列三門洞,山門上鑲嵌著“白沙書院”陰刻石匾門額,左上角署“康熙丙寅”四小字,右下角署“耿介書”三小字。走進書院,有一條寬一丈、長十丈的甬道,甬道兩旁花木繁茂,古柏列廂。甬道盡頭是泮池拱橋,橋北是供奉掌管人間功名祿事的梓潼帝君的文昌閣。閣后是面濶三楹、進深約兩丈五尺的五脊六獸琉璃瓦的大殿。另有東、西配殿各三間是教室。大殿后又有供奉孔子、董仲舒、程頤、朱熹等的后殿、祠堂及廡房等建筑。

白沙書院規模宏大,環境優越。當地富紳慷慨資助,清道光時,白沙書院有地六十畝,以租息為塾師修脯。民國初則有學田三百余畝。最多時達九百六十畝。由于財力雄厚,聘得起名師執教,學子涉及禹、密、登諸縣?上捉洔嫔#朗露嘧,在1942年大災年饉之時,白沙書院建筑被當時的順店區區長拆除,所有物料被運往順店(當時白沙劃歸順店區轄),建了誠正中學,學田也被收繳。就這樣,一所名校淪為廢墟,現僅存耿介所題“白沙書院”門額、少量碑記、古井一眼,實讓人悲嘆不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今日禹州(2012-08-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