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又名道玄,陽翟吳家村(今河南省禹州市鴻暢鎮山底吳村)人,生于公元680年,卒于759年。吳道子早年家貧,父母以刻石鑿畫為生,因母親半途瓜棚生之,地主以辱其土責令耕地,父母忍辱在瓜棚周圍以犁劃地為道,遂將其取名道子。道子年少時,受吳家村民世代刻石鑿畫影響。放牛羊時,以樹枝為筆,師天地造化,其才華天縱,性情肆恣,未及及笏(古人以15歲為及笏),已能破土為涂,研石為色,作畫于壁。年未弱冠,已窮丹青之妙。初曾在韋嗣立幕下為小吏,瑕丘縣尉等職。后棄官擅場,在洛陽長安兩京寺觀作壁畫三百多幅。唐玄宗聞其名,召入宮中,賜名道玄,授內教博士寧王友,成為宮廷畫師,官從五品。為盛唐時期最有成就的大畫家,史稱“百代畫圣”。
吳道子師法自然,外師造化。早年行筆較細,風格稠密,中年之后畫風變得雄放,線條遒勁,富于運動感,粗細互變,虛實相生。吳道子其畫喜用焦墨鉤線,然后略施淡彩于墨痕中,意態叢生,又稱“吳裝”。 其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圖》、《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圖》、《地獄變相圖》等。
宋代蘇東坡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韓愈),書至顏魯公(顏真卿),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吳道子初創白描法,又創寫意新風,作人物衣紋皺折,勢如鋼絲,行筆磊落,揮灑自如,若莼菜條。所畫人物衣帶飄舉,滿壁風動,后人稱為“吳帶當風”。他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確立了新的民族風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家樣”。
吳道子繪畫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一,吳道子繪畫表現了鮮明的時代風貌。
吳道子所處的時代是大唐盛世,盛唐的時代精神是開放、進取、魄力張揚,富于創造性和民族自信心,這些在吳道子的作品中有出色的體現。吳道子以畫道釋神鬼著稱,多為佛教題材。佛教原從西方印度傳入。佛祖、菩薩、經文、故事、人物都是西方的,但到盛唐經吳道子演變作壁,已經充分的中國化了。如代表畫作《送子天王圖》中的凈飯王(佛祖之父)是印度迦毗羅城國王和王后摩耶夫人(佛祖之母)都是西域人,但在吳道子筆下,國王和王后卻為中國常見的帝后王妃的穿戴和面貌,連畫中的天王、天神、天將、天女、侍從也都成了唐人的樣子!毒S摩詰變相》也是同樣,維摩詰原是印度毗邪離城的長者,但在敦煌莫高窟103窟的維摩詰則完全是中華儒生的形象,這就更能為中國百姓所接受,同時體現了大唐盛世、萬國朝圣的民族自信心和創造性。
其二,吳道子的繪畫加入了現實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佛教題材的局限性,增強了作品的思想性。
吳道子是一位宮廷畫師,經常奉命畫一些為統治者歌功頌德之作,所作宗教畫也是為宣傳教義服務的。但他在《地獄變相》中卻表現了思想上的民主性和作品的人民性,并打破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一千多年的“刑不上大夫”的禁忌。宋代官修的《宣和畫譜》即指出:“世所共傳而知者,惟《地獄變相》,觀其命意,得陰受陽受,陽作陰報之理,故畫或以金胄雜于桎梏,固不可以體為跡論,當從理考而理推也。”即是說《地獄變相》命意是按佛教因果報應之說,畫中雖有達官貴人雜同一般人被枷鎖受苦,也不可以從本體與實跡有否而論,應當從理推知。實際上仍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為之開脫,即統治者犯了罪也不會在地獄受苦。
《地獄變相》原本是佛教的目連救母傳說,即唐代盛行的《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目連小名蘿卜,出家后號曰“大目乾連”(也是印度圣僧的名號)。他母親青提夫人“在世慳貪,多饒殺害”,打僧罵師說假話。果如其誓七日命終,墜入阿鼻地獄,在地獄中遭受百般磨難。就在目連在地獄見到其母時,其母仍被十八只大釘釘在鐵床之上。吳道子在該畫中畫出了達官貴人與民間世人一樣受苦受難,表現了他對達官貴人的痛恨,并將他們的罪惡公開刻畫在壁畫中,讓世人唾罵,表現出了吳道子在現實生活中對弄權作惡干壞事的特權人物的痛恨,同樣也大膽突破了佛教題材的局限性。
其三,吳道子作品表現了對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發掘,對人物性格的細微觀察。
吳道子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畫家,其人物、佛像、神鬼、禽獸、山水、臺殿、草木等,都“冠絕于世”。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稱他為唐朝第一。河南曲陽畫像石刻的《鬼伯》(開道小鬼),杠戟前行,須眉奮張,右手五指,右足五趾迸張,加上飄飛的飾帶,使人物形象極為生動傳神。
吳道子所畫《十指鐘馗圖》中的鐘馗,手指畫得極為神妙,給人難忘的印象,畫上鐘馗怒目斥鬼,并將第二指挖鬼眼睛,雖畫十指,但全身之力、氣色眼神都集中于第二指上,所以給人力透紙背,指能穿石的感覺。人們常說,“畫人難畫手,畫馬難畫走”。而吳道子總結畫法謂:“畫馬要能走,畫人要開口”?梢娝麑L畫生動性的嚴格要求與深刻理解。故民間傳說吳道子作畫可將死物畫活,畫魚而游,畫龍生霧,畫驢狂奔,畫馬逸去,畫水夜聞其聲,畫神夜里托夢,連畫一棵樹也能聽見風吹樹葉沙沙作響,極言其畫神妙。
吳道子畫千佛寺的菩薩居然再現了自己的相貌,而且“轉目視人”,眼睛能隨著觀畫者的角度轉動。他畫的長安常樂坊趙景公寺門南的《執爐女》,人物表現出了“竊眸欲語”,偷拋眼神,想要說話的神態,使人觀后久久難以忘懷,表現出了作品的強大的藝術震撼力。
其四,造詣深厚,筆墨雄健,技法驚人。
中國傳統繪畫講究“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其中最主要的是氣韻生動,即“傳神”!稓v代名畫記》對吳道子杰出的筆墨造詣極為贊賞,稱其為“古今獨步,前不見顧(愷之)、陸(探微),后無來者”,“神假天造,英靈不窮”,視其為空前絕后的獨特天才,并評價吳道子畫作六法俱全,窮極造化,“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于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于墻屋”,所畫佛像“虬須云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敦煌莫高窟103窟的維摩詰像,就是一幅出色的力作。此像已從過去壁畫中常見的“清嬴示病之容”演變為須眉奮張,目光如炬,動止力健,智慧過人的老者形象。比起220窟維摩詰經變所畫的無長須維摩詰像顯得更加奔放,線條用筆雄渾力張,氣勢逼人。
吳道子畫風豪放雄勁,用筆迅疾,為歷來論者所稱道。正如蘇東坡題畫詩云:“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筆未到時氣勢已吞并整個畫面,這是何等雄偉磅礴的氣勢!這種筆墨功夫,已達驚心動魄的程度。
吳道子畫作技法更以《八十七神仙卷》為代表作。無論是“莼菜條”,還是“吳家樣”的“吳裝”,都開辟了唐代畫風的先河!栋耸呱裣删怼钒酌枋址枥L了一個長長的《朝元仙仗圖》行列,前后有武將呵護,文臣侍女各持不同貢獻寶物,華幡羽扇,各色聲樂,人物形體健美豐潤,動態神情各有特色。天帝雍容高貴,呈帝王之像。畫中人物眾多,姿態各異,但有一種共同的前行趨向與衣帶的一致律動,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仿佛觀者也隨著這群神仙飄然前行。無怪詩圣杜甫竭力贊美它“森羅連地軸,妙絕動宮墻。”使人自然對吳道子藝術嘆為觀止。
其五,吳道子首創山水畫之體。
吳道子是一位天才全能畫家,除工畫人物、道釋、神鬼、樓閣外,也擅長山水畫,并獨創一套山水畫體。張彥遠稱吳道子“始創山水之體”,即一種筆簡意遠的“疏體”。用筆粗放、豪逸、迅疾,他一日能畫出三百里嘉陵江壯美山水壁畫,便是很好的例證。因此,若論中國水墨山水的創始人,應是非吳道子莫屬。
山水畫,在戰國前就出現萌芽,東晉時有所滋長,到南北朝時,開始稱為獨立畫體,并且有了理論上的闡述。但終為旁科左道,孑然勢單,不為世人所重。山水畫經吳道子發揚光大,才真正開始繁榮,并受吳道子的影響,相繼出現了不同風格的山水畫家,如李思訓父子、王維、張璪、盧鴻、鄭虔等名家,尤其是擅長詩畫的王維,能將詩歌與繪畫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但王維的繪畫直接受到吳道子繪畫的影響,并長期模仿吳道子的山水畫法!短瞥嬩洝酚涊d,王維“畫山水松石,蹤似吳生,而風致標格特出。”
以吳道子為代表的山水畫作,注重線描、輕于成色,筆墨豪放,甚至僅以水墨作畫,這種技法在以后的張璪、王維的山水畫中,得到進一步發展!短瞥嬩洝氛f張璪山水畫“筆墨積微”,“不貴五彩”,豪放磊落,正是與吳道子一脈承襲。
總之,吳道子在中國繪畫藝術史冊中,無疑是一位星光燦爛的巨星,唐時即被尊為“畫圣”,實無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