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電鉆在4毫米的玻璃上作畫,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家住開封市材料場西街的韓保安卻能用飛轉的鉆頭,嫻熟地在易碎的玻璃上作畫。古有點石成金,而今韓保安則賦予了玻璃鮮活的藝術生命。
昨日,記者來到韓保安的家里,只要鑲嵌玻璃的地方都能看到精美的圖畫,甚至在地板上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山水,花鳥,人物及書法,每一件都很精致、逼真。刻在玻璃上的圖畫,清晰的線條猶如刺繡一般,特別是涂上色彩,不同的顏色恰如不同的絲線。
萌生奇想電鉆作畫
韓保安今年55歲,是原開封市縫紉機廠的一名職工,1987年下崗后就以推銷工業刀具為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一種雕刻刀具,這種刀具能在石頭上刻畫。受此啟發,他試著用鉆頭在玻璃上作畫,發現鉆頭的刻痕在玻璃上竟能出現石刻的效果。從此,他一有空閑就鉆研各種玻璃雕刻技法,平時打工掙的錢幾乎全部用在購買玻璃和工具上了。
剛開始學習時,他手法不熟練,加上玻璃又滑又硬,稍不留神就會碎掉,有時一幅作品刻了好久,最后結尾的地方稍出現差錯,就會前功盡棄。這10多年來,他用來當畫紙的大大小小的玻璃不知道有多少塊了。從一開始琢磨刀工和線條,逐步發展到刻畫復雜的山水人物等,十幾年來,他研究出十幾種雕刻手法,如今的他,可以嫻熟地在玻璃上刻畫出精美的字體及圖案。
有個夢想要辦畫展
韓師傅說,這10多年來,他刻畫出的令他滿意的作品有100多幅。其中,他花費心血最多、蘊含感情最深的畫,要數《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寬1米、長近30米,他刻了3年,至今還未完工。還有《八十七神仙圖》,這幅畫寬0.6米,長1.5米,87位仙人的表情、神態,都刻畫得相當精細、傳神。
他刻的人物栩栩如生,鳥獸活靈活現,花草惟妙惟肖。很多人都說:“老韓,你刻出的這些作品,若是拿出去賣,肯定會很搶手。”韓師傅說,他也曾想過拿出去賣,但是往往刻出一幅作品后,他就又舍不得了,因為每一幅作品都是從很多圖案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道線條都是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地鉆刻出來的,一幅幅作品飽含他的心血,寄托著他的情趣,也有成功的喜悅。
只要一有時間,他不由自主地就會掂起電鉆,想要刻畫些東西。韓師傅說,他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辦一個畫展,讓更多的人欣賞到他的作品。同時,他更希望自己開創的玻璃刻畫技藝傳承開來,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這種獨特的藝術。
雖然技藝很嫻熟了,但面對玻璃這種易碎的“畫布”,韓保安每次作畫仍很小心。【原標題:開封一市民電鉆作出玻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