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秸在農村隨處可見,俯拾可得,然而這種尋常之物在河南孟州農民湯金明的手里,卻“點草成金”,變成了巧奪天工的工藝畫,這幾毛錢一公斤的麥秸變成了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藝術品。

湯金明作品

湯金明作品
湯金明說:“我身后的《清明上河圖》全是用咱這的麥稈制作成的,這麥稈吧,咱農村人都知道,每斤也都是那毛把錢吧,現在我這幅畫總共用了20、30公斤麥草就把這幅畫做完了,現在這幅畫做完以后,有人出到200萬人民幣。”
麥草畫又稱麥桿畫,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吸取了國畫、版畫、剪紙、浮雕等諸多藝術的表現手法,利用現代工藝技術,把麥秸精心制作成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這幅麥草畫《清明上河圖》長22.5米,高1米,是湯金明歷時三年創作完成的,在他的工作室,像這樣的作品不勝枚舉。如今,他的麥草畫已經開發出山水、人物、花鳥、宗教、動物及歷史名畫等六大系列200多種題材的上千個品種,年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
湯金明說:“現在我們的麥稈畫產品不僅在我們國內供不應求,現在銷到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現在都紛紛前來訂貨。”
麥秸在農村隨處可見,俯拾可得,然而這種尋常之物在河南孟州農民湯金明的手里,卻“點草成金”,變成了巧奪天工的工藝畫,這幾毛錢一公斤的麥秸變成了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藝術品。
湯金明說:“我身后的《清明上河圖》全是用咱這的麥稈制作成的,這麥稈吧,咱農村人都知道,每斤也都是那毛把錢吧,現在我這幅畫總共用了20、30公斤麥草就把這幅畫做完了,現在這幅畫做完以后,有人出到200萬人民幣。”
麥草畫又稱麥桿畫,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吸取了國畫、版畫、剪紙、浮雕等諸多藝術的表現手法,利用現代工藝技術,把麥秸精心制作成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這幅麥草畫《清明上河圖》長22.5米,高1米,是湯金明歷時三年創作完成的,在他的工作室,像這樣的作品不勝枚舉。如今,他的麥草畫已經開發出山水、人物、花鳥、宗教、動物及歷史名畫等六大系列200多種題材的上千個品種,年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
湯金明說:“現在我們的麥稈畫產品不僅在我們國內供不應求,現在銷到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現在都紛紛前來訂貨。”【原標題:麥秸做畫點草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