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記者來到河南湯陰縣老藝人王鳳學的家中,他家客廳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幅剪紙作品。王鳳學說,每逢過春節,別人家的對聯是寫的,而他家的對聯則是剪的。2012年是龍年,他現在正忙著圍繞“龍”創作一些作品。
王鳳學酷愛剪紙藝術,創作出很多剪紙作品,也培養出一個個出眾的剪紙新人。在他的熏陶和影響下,他的家人也和剪紙結下不解之緣,個個會剪紙,被當地人稱為 “剪紙之家”。
談及剪紙藝術,70多歲的王鳳學顯得特別興奮。5歲時,受父母的熏陶,他開始學習剪紙,后向許多當地民間剪紙藝人求教。為了保護和傳承湯陰縣的剪紙藝術,王鳳祥走遍了湯陰縣9成以上的村莊,尋訪民間藝人,收集民間作品,學習民間剪紙特色。
“剪紙,不僅是剪、刻等手工技藝,更多的是藝術構思。”王鳳學介紹,剪紙藝術包含剪、刻等工藝,還包括作品的整體布局、藝術構思,融思想內涵、手工技術、美術效果等為一體,是各種藝術的集合體。
60多年的剪紙生涯,并沒給王鳳學帶來什么經濟效益,因為他追求的是藝術,是對中國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在王鳳學家中,有個“鳳學藝術”培訓班,是為培養新一代剪紙人才而成立的。多年來,經他培訓出的剪紙人才很多,而且有的剪紙藝術還相當突出,這使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國剪紙藝術發展的希望。
王鳳學介紹,湯陰縣是中國剪紙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湯陰就流行著剪紙藝術的傳統風俗。逢年過節、喜事慶典、生兒生女等,就有巧手的人剪出不同內容的剪花。湯陰剪紙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風格獨具,典雅不失奔放,粗獷不失精巧,妙在稀疏處不空虛,巧在稠密處可透風,可謂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
“只要我還能動,就不會放棄剪紙。”剪紙藝術伴隨著王鳳學走過60多個春秋,剪紙藝術已經融入他的生活,融入他的人生。在他的作品中,傳統風格的《封神演義》100多位人物剪紙作品細膩精彩;富有時代感的《建黨90周年獻禮》、《嫦娥二號飛天》、《2008奧運會》等剪紙作品,體現了王鳳學對剪紙藝術的創新和發展,也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
王鳳學的剪紙作品不僅在國內許多地方展出,還走出了國門,曾在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展出。目前,王鳳學等藝人思考得更多的是,當地剪紙如何更進一步創新和發展成為一個產業,成為群眾致富的途徑。(完)【原標題:古稀藝人王鳳學:“剪”出精彩 展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