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晉曉瞳:承唐宋神韻 鑄現代輝煌(2)

2012/7/25 10:53:30 點擊數: 【字體:

設計培訓班,晉曉瞳有幸入選。培訓班結業時,晉曉瞳創作的梁山泊108將人物頭像,深得徐國幀先生的贊賞,經過先生大力推薦,他進入當時的鈞瓷二廠設計室從事鈞瓷產品的設計工作。在晉曉瞳看來,如果沒有這次珍貴的學習機會,后來從事鈞瓷藝術創作也就無從談起。每每提起此事,晉曉曈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師恩深重。

    3.十三年的艱苦磨礪

    晉曉瞳在鈞瓷二廠設計室擔任設計員的最后一年里,受到新興的現代陶藝風潮影響,他懷著強烈的創作沖動,利用泥片鑲接的方式,在一年內,潛心創作新型鈞藝作品四十余件。隨著當時的鈞瓷一、二廠相繼倒閉,晉曉瞳的家人都下崗失業,全家失去了工資收入。在如此拮據的生活條件下,晉曉瞳同父親、家人共同度過了一段極為艱苦的日子。這時的晉曉瞳一邊在父親身邊學習,一邊幫助父親做一些輔助性的研究工作。在晉老先生的培養下,晉曉瞳從陶瓷材料入手,鏤剔刻花、拉坯成型、雕塑造型,逐漸深入到鈞瓷坯釉配方的工藝研究中,十三年的技藝磨礪,使他漸漸地成了鈞瓷行業內技藝全面的行家里手。

    4、領導和專家們的關愛

    在晉曉瞳的成長歷程中,曾經得到過眾多專家和領導的關愛。中國輕工業總會楊志海會長在鑒賞晉曉瞳的鈞瓷作品時,為他的陶瓷專著撰寫了序言。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楊自鵬會長對晉家鈞瓷關愛有加,曾在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大賽向與會人員大力推介,并親筆為他題寫了廠名。 

    中國國家博物館呂章申館長對晉曉瞳諄諄教導,為他的創作指出了方向。 

    中國收藏家協會閻振堂會長多次幫助指導晉曉瞳的鈞瓷創作,并為其題詞:晉家鈞瓷,國之瑰寶。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傅維杰、王愛純二位副理事長對晉家鈞瓷的發展更是恩義深重、關懷備至,經常親臨指導晉曉瞳的創作。張守智老師、苑寧夫先生、山東的李梓源大師、河北的劉立忠大師、陳文增大師和龍泉的徐朝興大師等都對晉曉瞳先生的創作給予了無私的幫助。

    5.鈞瓷界的播火者

    1990年晉曉瞳設計的《大葵花爐》問世,該作品大氣磅礴,曾在亞運會期間于北京展出,并曾在多種鈞瓷書刊上刊載發表。1996年與1998年晉曉瞳有30余件作品分別入選《香港國際鈞瓷珍品展》和《大阪國際鈞瓷珍品展》。此后,晉曉瞳所作的《直口銘文洗》一件,曾赴紐約參加《東西方藝術家交流展》。2001年—2003年,應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楊彤環所長之約,為山東博物館復制陶瓷類文物72種,涉及遠古陶器、原始瓷器、三彩、漢綠以及秦漢唐宋等諸多瓷種。2003年4月創建晉家鈞窯工作室。2003年11月被評為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2004年12月率先完成鈞瓷倒焰窯柴燒工藝實驗,此舉使得失傳了700多年的鈞瓷柴燒工藝得以成功地恢復,并受到了中國民協陶瓷藝術委員會的嘉獎。2005年初,被授予“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2006年榮獲“河南省杰出手工藝獎章”和“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同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陶瓷藝術大師”。2007年被中國收藏家協會評為“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同年,當選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2008年晉曉瞳手工拉坯成型的《牽牛花瓶》榮獲香港國際陶瓷大賽金獎并被英國國家珍寶博物館收藏。同年,當選香港國際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會副主席。200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再次收藏晉曉瞳的柴燒鈞瓷作品《乳釘罐》。晉曉瞳歷年創作的鈞瓷作品“鳳耳琵琶瓶”、“天球瓶”、“太平尊”、“ 葵花尊”等被視為當代鈞瓷代表作品中的經典,為國內多家博物院、館所收藏。晉曉瞳先生已經成為鈞瓷界公認的后起之秀,中年梯隊的頂梁柱,鈞瓷文化藝術的播火者。

    晉曉瞳在鈞瓷藝術創作之余,更致力于當代和古代陶瓷藝術的文化積累與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完成《話說鈞窯》、《鈞窯探源》、《中國陶瓷藝術》等多部鈞、陶瓷學術專著。

    精湛的技藝

    1、精研鈞釉

    晉曉瞳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鈞瓷藝術名家,同他在鈞釉研制上不斷的努力開拓有很大關系。晉曉瞳先生的鈞瓷作品以五彩斑斕的釉色、蘊潤雅致的特色著稱于世,是窯變釉彩和陶瓷器型完美結合的產物。走進晉家鈞窯陳列室,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他的作品同其它鈞瓷窯口在作品風貌上有很大的不同。只見其釉色艷麗多變,渾厚凝重,青如碧草,紅若海棠,紫若茄皮,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樹銀花,有如海底探月,有如古道西風,有自然窯變構成的那一幅幅精妙絕倫的美妙圖案,常常使人浮想聯翩、留連忘返,其造型古樸典雅,更讓人思維超越時空把遠古和未來聯接在一起。從藝30多年來,他始終緊緊抓住鈞瓷獨特的窯變藝術特征,堅持把現代科技應用到鈞瓷制作工藝中,進行技術創新,提高鈞瓷工藝水平。

    神垕的爐鈞工藝起始于神垕盧家第二代藝人盧天恩兄弟。這是一種不同于景德鎮爐鈞工藝的高溫鈞瓷燒造工藝,神垕民諺素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工藝難度很大。當年晉老先生從老一代鈞瓷藝人繼承下來的技術配方相對簡陋。經過老先生多年反復試驗,獲得的爐鈞配方比例才趨于穩定。該項技術傳遞到晉曉瞳手中時,他不滿足于現有的技術成就,結合現代的生產條件和技術手段,緊緊抓住鈞瓷窯變獨特的藝術特征,將之發展為一種全新的窯變爐鈞花釉工藝,為鈞瓷藝術的發展再添新枝。

    2、火藝之魂

    晉家鈞窯的展廳有一幅“柴鈞至美”的墨寶,這是晉曉瞳先生柴燒實驗成功時,一位喜愛鈞瓷的朋友贈送的。當晉曉瞳先生告訴大家這些傳統韻味濃重的鈞瓷作品多是他以柴燒為主的原創作品時,業內人士不由得驚異萬分。他介紹說:“晉家鈞窯近幾年來,一直是柴燒鈞瓷為主要研究方向,柴燒鈞瓷的窯變藝術效果最為迷人。”他的父親晉老先生也曾經說過:“燒制鈞瓷,最難讓人預料的窯變是個很關鍵的工序。 鈞瓷的絕妙之處就在于這種難以讓人預知的窯變,正是鈞瓷‘入窯一色、出爐萬彩’的窯變藝術境界,給人以無窮的藝術享受。這行當可以說是泥土與火焰交織出來的夢。”由于鈞瓷自古就有“十窯九不成”和“生在成型死在燒成”之說。雖然期待中的窯變未知丑俊,卻又像面對將要誕生下的生命,既讓人興奮期待又使人惴惴不安。為了實現這種夢想,晉曉瞳把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失傳700多年鈞瓷柴燒工藝上,始終抓住鈞瓷窯變藝術獨特的藝術特質,把握著柴燒鈞瓷藝術脈絡的晉曉瞳先生,一次次把柴燒鈞瓷推向現代鈞瓷藝術的巔峰。

    3.繼承和創新

    晉曉瞳作為鈞瓷之鄉富有影響力的鈞瓷藝術家,在30多年的學習與探索實踐中,繼承并吸取了傳統鈞瓷文化藝術的精華,不斷進行藝術創新和發展。

    談及鈞瓷的文化傳統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晉曉瞳先生說:鈞瓷的傳統文化是鈞瓷文化的根和本,鈞瓷的發展必須要珍惜和尊重這個本。不斷提高產品品質,美化人們的生活,豐富鈞瓷的文化內涵,才能使這一千年古老的藝術——鈞瓷,展現出新的光彩。晉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趙進 2009-6-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