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巧手慧心制香囊 熏香日佩心身盈

2013/6/26 9:33:08 點擊數: 【字體:

巧手慧心制香囊 熏香日佩心身盈
 

    說起香包,很多人并不陌生,每到端午,大街小巷都有賣香包的商販或民間藝人。在采訪民間工藝美術家李德慧之前,我對香包的理解,也停留在大眾的認識上——那些外表繡以各種圖案,里面填充丁香、雄黃、艾葉末、冰片、藿香、蒼術等具有芳香除濕功效的中藥材粉末的工藝品,因為形狀像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稱香包。

    待參觀完李德慧的家庭工作室,被各種造型的香包震驚之余,我才明白,原來,香包可不僅僅是個“包”,除了實體型香包,沒有填裝料的各類刺繡工藝品都可以歸到香包的行列,香包范圍的擴大,既反映了歷史的演進,也凝聚著勞動婦女的智慧。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俗文化的變異,傳統的香包工藝不僅其文化內涵少為人知,其故有的香包形式也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如何使傳統的香包工藝不受民俗節令局限,而像任何工藝品一樣,迅速走進現代人的生活,成為旅游文化工藝品的亮點?李德慧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和嘗試。其在繼承傳統香包的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創作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2011年,李德慧香包技藝先后被列入鄭州市以及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 蘇瑜/文 張翼飛/圖

    關于制作 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受什么專業訓練,只是在很小的時候,在學校有類似于現在的勞動課的課程,當時叫做勞作課。在課上老師教了一些纏綜子這樣的基礎知識。”

    李德慧1939年出生于甘肅蘭州市,那個年代的女孩兒,還保留著跟母親等長輩學做女紅的傳統。與眾不同的是,喜愛美術的李德慧把獨特的審美和藝術感覺應用到了自己的手工上。

    “平常沒事了,就拿出來針線鼓搗鼓搗,后來慢慢的,喜歡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家里很多東西都加入了我的創作,女兒的衣服上也有我的杰作。”在那個服裝統一的年代,經常有人評價她女兒的衣服有藝術性。

    “改革開放以后,省婦聯到我們學校動員大家制作玩具。當時我在教務處當秘書呢,就好像是被喚醒了一種感覺,當時我就坐不住了,因為我從小就特別喜歡這門民間藝術。接著就是亞運會來了,亞運會來了以后,我就利用業余時間做了一套能代表中國的東西捐獻了出去,沒想到人家不但收下了,還給了我很高的評價。”

    1990年,亞運會在北京舉辦。李德慧把由94個繡球、香囊組成的特大型的香荷包送到北京,亞運會組委會特意為它做了一個大柜子,并把它放在了捐贈品陳列室里。之后,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李德慧又制作了一個布制工藝品“菜籃子”。這件作品被評為迎接“世婦會”的婦女手工藝品一等獎。

    關于風俗 各地都有端午香包

    關于香包,民間稱謂甚多,如香袋、香荷包,古時又稱香囊、香纓。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云:“五采謂之繡。”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

    據了解,目前中原一帶的鄉村里還仍保留著端午縫制各種香包、繡球的習俗,姑嫂妯娌全上陣。老年人佩戴桃形香包以示長壽,兒童佩戴“雞食五毒”“虎踩五毒”“小掃帚簸箕”香包,青年男女多佩戴生肖香包。在河南豫北地區還有一種“喜錢”香包,以五色線纏繞,內方外圓,用紅線將多枚喜錢串掛在一起,多為男女新婚時,女方的陪嫁之物,以陰陽相合的內涵來祝愿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李德慧介紹說,她的家鄉蘭州還有搶荷包的習俗。“我小時候過端午節這天的熱鬧盛況至今仍記憶猶新:早晨,我的弟弟妹妹佩戴著我做的荷包隨我上街,只見男女老少胸前腋下腰帶等處都佩戴著五彩絢麗的香荷包。荷包大都掛在小孩兒的背上,以五毒的形象較多。大街小巷用艾水潑街。賣艾葉的、賣粽子的、賣香荷包的,叫賣聲響成一片,記得是一些順口溜之類,相互對著喊,人們笑聲一片。”

    關于創新 在傳統的基礎上發揮

    退休后,李德慧更加專注于對香荷包制作技藝的潛心研究,自費多次到廣西、陜西和甘肅等地考察民間布制工藝品,不但吸取傳統藝術精華,更大膽加入創新。李德慧認為繼承和弘揚民間藝術并不等于墨守成規,只有創新才能發展,只有發展才能弘揚。但創新也絕不能丟掉傳統,必須先踏踏實實向傳統民間藝術學習。“青蛙臥蓮”就是老人在吸收河南南陽民間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民間故事傳說完成的。

    李德慧經多年潛心研究制作的布制工藝作品“珠繡彩球”、“君子蘭棕球”、“長命鎖”、“春蠶”、“荷花”、“古錢幣”、“葫蘆”等幾十個品種,多次在省內外參展參賽并數次獲獎。她創作的精品“珠繡彩球”,在傳統繡球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具有了現代的氣息。它以米珠繡制圖案為主,選用了色彩鮮艷的錦緞為原材料,用絲帶、彩珠裝飾點綴,使整個繡球色澤艷麗,立體感強。

    “君子蘭粽球”是李德慧的另一個精品,它結合現代美術的色彩過渡,經過了細節的修飾及工藝處理,極其逼真。其創作源于家里的一盆君子蘭開的花朵。在完整地保留傳統的基礎上,把美麗鮮艷的君子蘭花活生生地長到了粽球上,可觀賞享受它美麗動人之處,色彩的創新給了它生命。

    “我的幾十個品種,每個作品的創新都有講究,有內涵,有追求。”李德慧說,在國家啟動弘揚民族精神、搶救民間文化遺產工程的大背景下,各種民間工藝品涌現,形成百花齊放的場面。但也有一些缺乏美感的東西混入其中。取其精華,這樣的傳承才有意義。

    關于傳承 呼吁民間手工藝進校園

    因為經常到學校講座,李德慧對香包如此受歡迎欣慰不已。她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寫成多篇學術論文,還把講座時電視臺拍的片子綜合到一起做成教學片。2008年,凝聚了李德慧多年心血的《端午女紅》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書中詳細記錄了其制作民間工藝品的方法。

    “經常有人來找我學習香包制作技巧,我覺得光憑口說,亂七八糟不成系統,用文字和視頻的方式不僅能規范教學,還更方便傳播。”李德慧說,希望文化部門和教育部門能夠合作,把民間手工藝引入校園,尤其是小學校。“我就是小時候在學校接觸了這些東西而喜歡了一輩子。我之前也在鄭州多所小學教授過,兩節課下來,孩子們就能纏出非常漂亮的粽子,看著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我也覺得高興。”

    因為身體的原因,李德慧近年來已經很少參加活動。9月28日在河南省藝術中心藝術館開幕的2012年首屆河南省民間藝術之民間布藝、民間泥塑類精品展上將會有她的作品出現,喜歡的觀眾可以前往欣賞!驹瓨祟}:巧手慧心制香囊 熏香日佩心身盈】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12-9-7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擔心手藝失傳 “面人奶奶”免費傳藝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