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朱仙鎮木版年畫,不得不談“天成老店”,不僅因為它百年老店的名氣,更因為現存的朱仙鎮木版年畫老版上幾乎全部刻有“天成老店”的標簽。3月10日下午,記者見到了這位百年老店的傳承人、年近古稀的尹國全。
尹國全說,他幼時就喜歡畫畫,6歲時開始正規學習木版年畫制作技術。自小與木版年畫為伴,尹國全對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和流程耳濡目染,也自然而然在16歲時成為天成老店的傳人。
撫摸著印有“天成老店”字樣的木版年畫,說起百年老店的故事,尹國全如數家珍。他說,清朝嘉慶年間,他的曾祖父尹清元,在朱仙鎮估衣街中段創建了“天成老店”字號。由于制作的年畫藝術風格深受百姓喜愛,天成老店規模迅速擴大。
天成老店的第二代傳人尹德成為了擴大影響力和規模,把天成老店從朱仙鎮搬遷至開封書店街中段十字路口、花井街兩個地方。當時開封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天成老店的木版年畫銷路遍布方圓數百公里。不少學徒從封丘、杞縣、蘭考、民權、太康等地慕名而來,天成老店門徒當時有數百人,其中經尹德成認可出師、可以獨自創招牌的就有82人。天成老店的幾代傳人依靠勤學、苦練、善鉆,默默無聞地傳承著朱仙鎮木版年畫,豐富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印制技藝。
上世紀60年代,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劃為“四舊”,一夜之間從天成老店拉出來的5000多塊雕版在鎮上集中焚燒,只剩下約1000塊雕版僥幸未被燒完、保留了下來,上百種祖上留下的雕版至此失傳。“為了不荒廢這門手藝,我和父親常常躲藏在自家白薯窖里偷偷印制年畫,偶爾有從遠方來的熟客才敢出售一些。” 他回憶說,在最艱苦的那段日子,為了不讓年畫印制技藝荒廢,尹國全甚至帶著妻兒背井離鄉,躲在山洞里偷偷印制。
而今,看著朱仙鎮木版年畫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下日益煥發新的容顏,尹國全倍感欣喜,同時也提出了他的看法。“發展朱仙鎮木版年畫,首先應該尊重原版。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特色在于線條粗獷,人物形象夸張、飽滿,還有就是純植物顏料熬制顏料的傳統工藝。如果一味追求精細化、批量化生產,會失去朱仙鎮木版年畫原有的味道。朱仙鎮木版年畫要創新,但不能失去原有的味道。”他說。
如今,尹國全有個愿望,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恢復200多種朱仙鎮木版年畫原版,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再盡一分力。作者:付艷波【原標題:尹國全:原汁原味傳承木版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