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雕---南陽名家名品》作者俞偉理訪喻朝光先生
喻朝光,生于1970年代,河南鎮平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2004年成立個人玉雕工作室。擅長翡翠山子雕和俏色巧雕作品,他的創作既有簡潔明快、清新雅致的風格,又透出敦厚大氣、意韻深邃的時代氣息。
采訪拾記
俞偉理:
一.你什么時候開始做玉雕?聽說你不主動推銷自己,卻幫客戶選別人的產品?
喻朝光:
實際上,我是從做獨山玉雕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玉雕生涯。老家是山區的一個小鎮,雖說那里也有做玉雕的,但自己真正開始做之前,卻從來沒有接觸過玉雕這個行業。中學時代考入鎮平工藝美術學校后就不一樣了,是學校培養了我對玉雕的興趣。當時因為考慮到學生的就業,學校有一個實習工廠,我們可以直接在工廠里學習最基本的玉雕技術。那時,獨山玉的成本價格比較低廉,而且取材相對方便,所以我們做學徒的,都是從獨山玉開始練手。從1993年至今,已經做了16年。
多年來,我一直是幫客戶選產品,從不推薦自己的產品。有一次一個大公司的客人來我這里選產品,想送他朋友。在選定了就要包裝的時候,從交談中得知他一直想買一個茶具,那才是他朋友所喜歡,但一直沒遇到合適的,而現在看到我的山水擺件只是自己有興趣而非朋友所喜歡的。我說:“這樣吧,我的一個朋友那里有一套白玉壺,相當不錯,我可以帶你看看,我的這件作品以后你需要的時候再來。”最終他花20多萬買下了那套壺,臨走的時候,很不好意思的握手與我道別。現在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沒事路過總來家里坐坐。能和客人以朋友相待,我覺得很滿足,也很充實。人磨玉,玉磨人;我總認為做玉首先要學會做人,不能沾污了玉的純潔。心底要善良要感恩,胸懷要開闊要包容,這樣,最終收獲的就不僅僅是那幾個銅板。
俞偉理:
二.做玉器這么多年,有哪些見解可以與大家分享?
喻朝光:
這個話題大了一些,但可以簡單地談些我個人的認識。第一,玉雕藝術的傳統和創新。這兩者都是在具體創作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碰到的,無論繼承還是創新,我們自己先應該具有良好的審美意識,因為兩者的審美意義,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優秀傳統本身具備美的素質,創新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綻開新鮮之花,但都要有美這個前提。創新不單是題材的改變,表現方式的改變也是一種創新,像忤應文汶大師的水晶佛像,題材是傳統的,但當代佛學的氛圍濃重;他結合磨砂與拋光的技法進行創作,這種手藝處理也是一種創新。第二,現在大家都大談個性、風格。個性的最高境界是“無”。無即是有,有即是無。風格是別人看你作品后感覺的總結,而不是你自己定,自己給自己貼標簽。自己貼標簽,容易養成從一個角度看問題的習慣,會限制思維方式和僵化思想,成為自己前進或善變的藩籬。李小龍“無招無式,無門無派”,最終成為大家,但其核心是如何攻擊到對方,而玉雕藝術核心是如何創造美。第三,創作和制作的概念問題,創作需要解決的是修養,是素質,因為它要表現的是思想是靈魂,而制作是技術,只要通過時間可以解決;我們玉雕人只要明白了這一點,根據自身情況,就知道該在哪方面用功了。
三.你認為獨山玉具有哪些特點?
獨山玉做為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當然有它的特殊性。首先,獨玉的色彩特別豐富,再說,它的可操作性也特別強。就玉質來說,它硬度和密度十分適合于雕刻,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出來。跟和田玉比,質地好的和田玉,硬度要比獨山玉差一些,部分偏青的和田玉,硬度才接近獨山玉。
我對獨山玉是很有感情的,從當學徒開始,到能夠獨立設計并完成作品,我一直都是以做獨山玉為主,別的玉種偶爾也做。在做獨山玉的過程中,我成長了,而且掌握了很多經驗,掌握了豐富的設計理念。獨山玉的設計與制作的過程,給與了我很多別的玉種所不能給我的東西。
我認為獨山玉是培養優秀玉雕師設計師最好的原材料。只要把獨山玉設計、制作成好作品,對其它玉種的創制就會比較順利。這么說有幾個原因,一是獨山玉的色彩豐富且變幻無窮。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是必須考慮到每種顏色適合表現什么,而且顏色隨著原材料中本身質地的不一樣,也會有所變化,比如里面色彩漸變的程度怎樣,有很多的未知因素和不可預測性,在設計上要有隨時準備應戰的狀態,一旦遇上這種無法預計的變化,就要隨機應變,在原來的思路被打破后,想到怎么來應變,這就非常具有挑戰性。另外,獨山玉的色彩變化太大,很難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表現,有時候因為顏色忽薄忽厚,要想完美的表現,就必須巧妙地加以利用讓它很自然的轉化成為一種很含蓄的美。
四.你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哪里?創作需要怎樣的心里狀態?
美是一種感動,是一種力量,它具有張力和感染力。基本上我的靈感來自于原料,一塊石頭天然的形狀和顏色,不僅引發我的想象力,也激發了我創作的靈感。在最早創制獨山玉作品階段,題材內容最多的是田園風光,鄉土氣息比較濃郁,帶有強烈的本土特色。做翡翠山子的時候,我講究那些原汁原味的意境。我的靈感來自于一種本能,樸實的生活和完美的藝術是非常接近的,由斑斕的色彩所引發的某種記憶,用嫻熟的技藝去表現,再加上綜合的知識,使作品立意得到升華,就成為我的創作。但我現在的作品,已經逐漸走向簡潔,無論線條還是構圖,力求簡單、簡練,表達的是意境,表現的是生活。
對于需要怎樣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首先要保證思想情態的開放,讓自己的情感世界享受充分的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讓自己的思緒可以信馬游僵,可以穿越時空,可以忽略距離,再調動以往所積累的文化修養、知識和能量,最后達到詩意的狂放,這樣創作的作品才是自然的、生動的、具有靈魂的。
五.最擅長的表現題材是什么?有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
我最擅長的是表現山水的形象,也就是山子擺件創作。有時候也做一些雜件。在設計上,我一般遵循幾個原則,首先我要做原創作品,原創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堅持的原則,我會因材施藝,不抄襲、不模仿、不重復,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但絕對是自己的創作,即使是自己的作品,也每件東西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題材,也盡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另外,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則,也就是道法自然,作品必然表現出一種和諧的境界。若能體現神來之筆,創作出偶有所得的極品那才是我最大的滿足。所謂風格,我認為那是骨子里透出來的氣息,是一種自然的流露。那種刻意的造作是稱不上風格的。我有自己的路徑,自己的習慣,并且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逐步完善。
六.南陽玉雕有什么地方特色?
南陽玉雕的特點是兼容性和包容性比較強,既有北方玉雕的大氣,也有南方玉雕的精細。就大氣來說,一是指材料本身體積的大,還有就是題材氣勢上的大,感覺很粗獷,而在某些部位的刻畫,在工藝上又能達到精細的表現。這種特色明顯來源于做獨山玉出身的制作者,因為獨山玉在我們這里不僅取才方便,而且價格低廉,所以,設計上能夠放開思路,制作上也能大刀闊斧。就兼容性和包容性來說,因為我們南陽鎮平是各種玉料的集散地,不管什么材料在我們這里都能見到,也很容易買到,所以,南陽玉雕上可以涉獵各種材質,也就兼具了各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