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南陽,有兩個文化現象不容忽視:一個是已經形成氣候的“南陽作家群”;一個是待字閨中的“南陽玉雕大師群”。前者因影響廣泛而成為南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后者則因缺乏必要的整體宣傳包裝而不為人知抑或被人忽視。
多少年來,我們南陽人在推介南陽時常說:“南陽有三寶:烙畫、玉器、出師表”。翻開南陽的歷史厚卷,我們不難發現,早在兩千年前,南陽便因盛產獨玉而獨樹一幟,早在先秦時期李斯的《諫逐客》書曾寫到,南陽玉器可以“飾后宮,充下臣,娛心意,悅耳目”;張衡的《南都賦》更形象生動地描述出南陽玉器產出規模和杰出的工藝水平:“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琢雕狎獵,金銀琳瑯”。
即便是現在,南陽玉雕也不乏名師名品。然而,讓人遺憾的是,一個時期內,提起南陽的玉雕,留給人們印象的只有“粗大笨”,“河南工”像一柄利劍一樣深深刺痛著南陽人的心。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大手筆打造南陽玉雕產業,先后舉辦了八屆玉雕節,宣傳和推動了南陽玉雕產業的發展。南陽玉雕廣大從業人員也痛定思痛,奮起直追,涌現出一大批有責任感、事業心的玉雕工藝大師,逐漸形成了在國內業界有影響的“南陽玉雕大師群”。他們在發揚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作出了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玉雕作品,重新樹立了南陽玉雕在中國玉雕界的形象和地位。
適逢南陽第九屆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召開之際,本報特推出《聚焦“南陽玉雕大師群”》系列報道,以展示南陽玉雕大師風采,解讀“南陽玉雕大師群”現象。歡迎讀者朋友就“南陽玉雕大師群”現象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南陽玉雕的一個品牌
如果說南陽玉雕是中國玉雕一個品牌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吳元全是這個品牌中的知名品牌。今年1月17日,省委書記盧展工來到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南陽代表團與代表們一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當談到南陽正在實施的“四個帶動”戰略時,盧展工意味深長地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全就是一個品牌”。
事實上,在南陽玉雕業,吳元全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大家公認的“南陽玉雕大師群”中的領軍人物,是指引南陽玉雕業的一面旗幟。
翻開吳元全的履歷,他的頭頂上有著耀眼的光環: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家”、河南省文化產業十大領軍人物、中國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工藝美術理事會副會長、南陽中國畫院院長、南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對于吳元全,市委書記黃興維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一個人一生中能獲得一項國家級頂尖榮譽已屬不易,如果集兩項桂冠于一身,那么,他背后一定有超乎尋常的艱辛和堅韌不拔之志”。
黃興維所指的兩項榮譽,一是“拓寶牌’玉器獲評“中國名牌”,是全國玉器生產企業中唯一的一個;二是吳元全本人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這不僅在全行業鳳毛麟角,更是我市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這是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南陽玉雕事業的結果。
玉雕代表作與創作觀
說吳元全,不能不說他的作品。而說他的作品,不能不說他創作的《九龍晷》。
《九龍晷》由獨山玉雕刻而成,整個作品呈橢圓形,正中是一個綠白略帶淺褐色的圓形“日晷”,周圍有九條盤龍環繞。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日晷表示時間,所以,這件作品既是中華民族智慧和走在時代前面的象征,又表現了九州兒女緊密團結,國家昌盛、祖國統一,喜迎澳門回歸的喜悅。在雕刻技術上,采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手法,線條刻畫得準確、流暢,不同墨綠色的龍,雄壯騰躍,形神具備,整個作品透出磅薄豪邁之氣勢。這件作品在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時,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贈送給澳門特區政府,受到國內外嘉賓的高度贊揚。
說到《九龍晷》這件得意之作,吳元全還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九龍晷》的設計方案是經過國務院批準的,其制作前前后后用了9個月時間。僅僅是挑選玉料,他就和省市主管領導一起多次下礦井,對著冰冷的石頭反復擦、摸、翻、看,凍僵了手,擦破了皮,他全然不顧,最后總算找到了合適的玉料,可“神仙難斷寸玉”,萬一加工到里面出現暗紋裂縫咋辦?即使玉料內部沒有壞的變化,萬一完工后運輸途中出現意外怎么辦?為了穩妥起見,他最終決定將一塊巨型優質獨山玉一分為二,將兩個“九龍晷”同時制作。在制作過程中,他和公司里的其他玉雕大師不僅找到了歷代龍的造型,而且還仔細研究、領會“九龍繞柱”、“九龍盤硯”、“九龍壁”等姊妹藝術作品中龍的結構、動態、神情,大大小小捏了許多個泥塑稿,對照設計方案,結合玉料上的分布顏色,進行再創作。從白描到泥塑,再到玉石小樣雕刻,大到整體造型,小到一個鱗爪,都嚴格要求,力爭做到盡善盡美,就連紅木底座的設計,也費了不少心思。
“一件好的玉器作品首先造型要有藝術感,要賦予作品時代的氣息。其次,是賦予作品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就要求工藝美術大師要具備準確的造型能力和綜合知識以及濃厚的文化功底和藝術修養,才能夠將文化的內涵在設計、雕刻、刀工上表現出來。” “當然,可以借鑒其他姊妹藝術的表現手法,要在題材上有所創新,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傳統題材。”談到玉雕創作,吳元全談了自己的看法。
正是基于這樣的藝術內涵,近年來,吳元全和他的團隊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多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天工獎”和“百花獎”。大型玉雕作品《九龍晷》、《清明上河圖》、《天駒頌》等獲得“陸子岡杯”玉雕評比特別金獎。2009年創作的獨山玉雕《清明上河圖》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報道。
作品《臥龍出山》集玉雕、人文、歷史、書法等藝術于一體,取材于發生在南陽的三個最有影響力的歷史故事“徐庶回馬薦諸葛”、“三顧茅廬”及“火燒博望敗夏侯”,三個故事緊緊相連,步步緊扣,刻畫了三國時期曹、劉相爭的一段威武雄壯的歷史畫卷,被中國工藝美術界譽為稀世珍品。
巨型獨山玉雕《天駒頌》巧妙利用獨山玉的自然色彩,順色施藝,依形造勢,巧用俏色,把黑色和灰色設計成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山脈,郁郁蔥蔥、枝繁葉茂的蒼松和蜿蜒曲折、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白色和青色設計成輕盈靈動的白云、揚鬢奔騰的56匹駿馬以及潔白清新的雪景和長城腳下的蒙古包。56匹駿馬奔騰于長城內外,動態各異,形神兼備,顧盼呼應,栩栩如生。象征著56個民族精誠團結,和諧奮進,共建盛世中華的精神風貌。底座用珍貴的紅木雕成,五邊形,寓意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生生不息之意。上下邊緣精雕龍鳳、祥云、浪花圖案,寓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整件作品用色巧妙、層次分明、藝術高超、氣勢恢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大型玉雕藝術珍品。
致力于南陽玉雕推廣
作為國內知名的玉雕大師,按說,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吳元全完全可以歇口氣了,但他始終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在吳元全的辦公室兼畫室里,大師一邊進行繪畫創作一邊告訴記者:“我一個人成為品牌不算啥,把南陽眾多玉雕大師這個群體打造成品牌,把南陽玉雕推廣出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是我的心愿”。
吳元全說,獨山玉之所以無法與和田玉分庭抗禮,是有原因的,因為獨山玉沒有和田玉那樣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歷代宮廷里玩賞的都是和田玉,假如當時玩賞的是獨山玉,那情況會完全不一樣。獨山玉與和田玉都是我國名玉,各有各的內在質量和文化意蘊,只是一些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價值罷了。
2003年,國內有過一次“國石”評選活動,候選材料有6種,遺憾的是獨玉不在其中。為了讓獨玉得到應有的名分,在非典那個特殊時期,他依然多方奔走,讓市政府、省寶玉石協會、鎮平縣政府、獨山玉礦、南陽玉雕廠(拓寶公司前身)分別寫了報告,遞交到有關部門,得到了中國寶玉石協會的重視和對獨玉的認可。
作為全國玉雕行業僅有的兩名全國人大代表之一,多年來,吳元全多次在人大會上提出有關玉雕產業發展的建議,還投資興建了占地50畝的南陽玉雕博物館。而建玉雕博物館的初衷,就是讓人們在參觀獨玉制作的同時認識獨山玉、了解獨山玉,欣賞到南陽玉雕大師的精美作品,從而宣傳推廣獨山玉。
對于人才的培養,吳元全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訪中,與他多年共事的玉雕大師蔡士澤說:“至今,我仍清楚地記得,20多年前,身為廠長的吳元全,在一天工作之余,又兼職工美術夜校的老師,親自代課,親自在玉雕車間內手把手地教工人畫素描、練線描畫的情形;仍清楚地記得他把從北京請來的玉雕大師住宿安排在其辦公室,二人徹夜切磋、交流學習的場景。”“作為玉雕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全德藝雙馨,對玉雕事業孜孜追求。他常年堅持在職工美術夜校為學員上課,傳授技藝,經常深入一線指導玉雕設計,還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等歸納整理為論文,讓全社會分享其成果,主編的《中國獨山玉》一書成為全面論述獨山玉的第一部專著。”
正是有了吳元全的傳幫帶,近年來,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涌現出了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仵孟超,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徐明、蔡士澤等數名玉雕大師。
“‘南陽玉雕大師群’已經形成,其應該像‘南陽作家群’一樣引起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使其成為南陽玉雕業的一張名片,真正實現大師化設計、批量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如此,南陽玉雕才能走出盆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吳元全說。【原標題:吳元全:南陽玉雕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