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省非遺、民間絕藝“猴加官”面臨失傳

2013/7/10 14:23:07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非遺、民間絕藝“猴加官”面臨失傳
掌握“猴加官”技藝的,現在只有魏義民老人。

    閱讀提示

    85歲的魏義民老人,是全國唯一掌握“猴加官”這一傳統技藝的民間藝人。老人擁有的這門技藝,先后入選鄭州市、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老人有一個心愿:招幾個徒弟,讓“猴加官”傳承下去。然而,多年來,這個心愿一直沒有實現。

    “猴加官”是一門怎樣的技藝?老人招徒遭遇了怎樣的尷尬?昨天,記者走進鄭州市管城區紫荊小區,采訪了魏義民老人。

    探訪 小工藝品做了七八千件

    昨天上午10時許,在鄭州市紫荊山路紫荊小區入口處,記者見到了魏義民老人。老人說,一個月前,他病了,住了好長時間醫院。盡管現在身體沒了大問題,但是喉嚨處時常有痰。春天來了,他想趁著好季節,趕緊把身體恢復了,“還有許多事沒干呢”。

    老人的家非常簡單,臥室、客廳里沒幾件像樣的家具。老人打開3個紙袋,三只神態迥異的公雞,立即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們或覓食,或獨立,或引吭高歌。從另外幾個紙盒中,老人拿出來的工藝品造型分別是白菜、蘿卜,白菜、蘿卜上都趴著一只蛐蛐兒。

    “這些都是今年春節前做的,全是練手的活計。”魏義民說,身體狀況允許的時候,他從來沒有停止制作各種小工藝品。幾十年來,做了有七八千件。這些小工藝品,全是用紅膠泥制作,用的顏料是他特制的,可以永久保存。

    “它們就是‘猴加官’?”記者問。老人說:“那個玩意兒像紅花,這些小東西算是綠葉。兩者之間應該相互有個映襯。”

    揭秘 “猴加官”原是小猴戴臉譜

    魏義民老人打開兩個盒子,15個不同的臉譜呈現在記者眼前,他說:“這就是做‘猴加官’用的東西。”

    說著,老人又從另外的盒子里拿出幾只手掌大小的布藝猴子。他手持木棍和細線進行操作,只見形象逼真的小猴子,雙手端著臉譜往頭上戴。一扯一動,一個“猴加官”動作就算完成了。

    魏義民老人說,他祖籍南陽,14歲跟隨師傅學習“猴加官”。據說,“猴加官”是民間藝人受戲劇啟發而發明的。

    “猴與王侯的‘侯’諧音,再與臉譜官帽疊加起來,就成了‘猴加官’。”魏義民老人說,無論商人還是官員,都很樂意接受“猴加官”的祝福,“因為寓意吉祥、催人奮進啊。”

    管城區文化館相關人士介紹,“猴加官”已經傳了300多年,這項技藝到目前為止,僅剩魏義民老人一個人掌握。2008年4月,“猴加官”被評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6月又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心愿 想讓更多人掌握這門技藝

    魏義民老人說,他的3個孩子也學過這門技藝,但是都談不上精通。“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強求。”

    “我年紀不小了,很想讓更多人掌握這門技藝。”老人說,去年,曾有兩個青年登門學習,不料學習幾天后感到乏味,就走了。

    “我收徒弟就倆要求,第一不要‘三分鐘熱度’,要持之以恒;第二要耐得住寂寞,具有創作悟性。”老人說,學習者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臉譜繪畫知識,才能掌握住其中的藝術精髓。“我希望我招收的徒弟,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將‘猴加官’加以發展,讓它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欣賞眼光。”

    老人說,他招收的徒弟年齡要在40歲左右,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性別不限,地域不限,“不收錢,只傳技術”。【原標題:河南省非遺、民間絕藝“猴加官”面臨失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化中國-中國網 2011-03-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