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閻氏 惟冠翹楚
世有神鈞,概出東方。窯變萬彩,奇葩豐盈,惟冠翹楚,卓爾不群者,乃中原閻氏,字夫立,時稱現代鈞瓷之父。
不愿墨守成規,不肯循規蹈矩。閻教授對藝術突破的風格,在他的身上,鈞瓷故鄉禹州人的血緣使命;河南大學美術專業科班出身的藝術風骨;19歲就進縣紅旗瓷廠體驗的民間情懷;掌管鈞瓷研究所整體工程的科技素質;青年時代赴少林寺佛門習武的江湖義氣;皆緣于一股不斷自我創新的銳氣。戳謎團,破舊規,一出手就掀一陣風,一出手就炸一聲雷。
鈞瓷“生在選土,長在造型,死活在燒成。”在選土上,民間認為,凡成鈞之土,蓋莫瓷鄉。他卻廣采博選,甚至用上了黃河泥和麥飯石;在造型上,傳統是瓶、爐、獸、盆等器皿,他卻將雕塑與瓷藝結合,創作了“五百羅漢系列”等塑像;在裝窯上,傳統是一件瓷器外套一副匣缽,他卻無匣缽直接裝窯;在燒成上,傳統是燒柴燒煤;他卻于1994年改為液化氣窯爐,2003年又改為天然氣窯爐,而且每窯燒制過程從40小時減為10小時,合格率從:“十窯九不成”升至90%。
他實驗出鈞釉新紋路肌理100多種;他實驗出鈞瓷無縫燒制新工藝;他試驗出鈞瓷釉下結晶微觀新景色。
幾年前,當時河南省長李克強向他提出了一個新課題:能不能把鈞瓷做的小些?薄些?輕些?閻夫立大膽嘗試設計出小件系列。小到能讓老人拿到眼前端詳,小到成為女兒的胸前掛飾。他燒制碗盞特別注意口沿,因為那是唇吻相觸的地方。鈞瓷不僅是殿堂大廳的奢侈擺設,而是輕巧親和,適合百姓尋常生活。閻夫立想燒制一個大壺,放到公共場所,讓來往行人依偎撫摸。他想讓拉泥坯的陶瓷,成為中小學生的課堂作業,勾畫孩子與泥土肌膚相親的夢景……
閻夫立的作品,或流光溢彩,渾厚大氣;或多姿艷麗,激情奔放;或造型優美,高貴典雅;或意境深幽,立意高遠。他的所作所為,震驚了中華,陶醉了世界。2006年6月,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在人民大會堂授予閻夫立教授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個人終身成就獎。2006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收藏其鈞瓷藝術品“嵩山少林盤”。1997年親自主持設計創作了河南省迎香港回歸禮品《豫象送寶》特大鈞瓷瓶,代表河南9600萬人民送往香港,被香港特區政府永久收藏。為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又在高溫下燒成了“金鑲玉”藝術效果的特大藝術品《鴻福齊天》,條條金紋似金光大道。他位于鄭州大學的“閻夫立鈞瓷藝術工作室”,外國友人,政府領導,社會賢達,紛至沓來。4月28日,“歐元之父”蒙代爾來此參觀后,收藏了閻夫立教授首創高溫窯變金鑲翠的《長壽瓶》并題詞“閻夫立鈞藝工作室為世界陶瓷藝術圣殿”。
著名古陶瓷專家和陶瓷藝術評論家祚振西、趙青云、田培杰等學者斷然地說,“閻夫立能燒出連微量元素都復古到出土文物水平的正宗仿古鈞瓷,而現在藝術創作所用的爐、火、胎、釉以及工藝方法都是繼承優秀民族傳統工藝,只是他吸收了鈞瓷的靈魂,在傳統基礎上與時俱進,創作出了現代鈞瓷藝術品”。
鈞瓷之魂是什么?閻夫立說:“就是一個字,‘變’!”。
天人合一 因變而美
不知其變,不容其變,不明其變,因循守舊也。與時俱進,天人合一,因變而美,鈞瓷之道也。
閻夫立教授從事鈞瓷事業近40年,在鈞瓷創作、鑒賞理論上有獨到見解,首次提出鈞瓷的“六品六相”理論及“神、奇、絕、妙、名、貴”之說。他的作品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及時代特征。和諧鼎繼承傳統的名貴鈞瓷燒制工藝,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采用鈞瓷高貴神秘的材質,充分發揮鈞瓷自然窯變、釉色千變萬化的藝術魅力,在1320℃左右高溫下燒成。玄鳥系列獲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項山花獎。觀其型,兩只變形的玄鳥相互依偎,深情相擁,體現了人間愛情、親情、友情的美好,底座飾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尊,保佑四面八方,保佑吉祥如意,反映了構建和諧、穩定、團結、誠信、繁榮社會的重大主題;賞其釉,釉面自然窯變千變萬化,豐富多彩,使人賞心悅目,凈化心靈,不由得想起安徽黃梅戲中“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那份清靜、和諧 、美好、山清水秀的幸福圖。也是作者注重環保、希望愛滿人間、構建和諧、美好社會的精神寫照。
石榴瓶系列是閻夫立教授在傳統題材上的創作嘗試。石榴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吉祥物,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平安。在石榴瓶的口部進行變化來看似石榴生長的不同階段,寓意人生的成長歷程。該套作品由四件不同釉色不同口部造型的作品形成。第一件作品口部造型為圓口,釉色紅中透綠,表現人生豆蔻年華;第二件作品口部造型如石榴花蕾,釉色五彩繽紛,表現人生風華正茂;第三件作品口部如即將成熟的石榴花柄,釉色變化厚重并出現勁馬奔騰的釉面意境,表現人生最為輝煌的階段、也是人生精力充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時期,表現人生壯志凌云;第四件作品口部為綻開的石榴,形若皇冠、釉色金黃中有霜葉秋果一樣的紅色、釉畫意境如天馬行空,自由奔放,真如夕陽紅輝。表現人生老當益壯。該系列作品燒制時自成天然之畫,千變萬化;意境無窮,時而若云似畫;時而高山流水;時而萬馬奔騰,景觀飄渺;景隨人意,入目銷魂,有鬼斧神工之妙,讓人心曠神怡。
閻夫立教授歌頌盛世中國;熱愛多彩人生;欣賞魅力自然。他關注時代;他關注民生;他高呼“要推廣保健,養身的餐飲具”。他捐資10萬元成立鄭州大學“閻夫立研究生獎學金”。他喜歡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他喜歡活力迸射、激情如火的夏天;他喜歡碩果累累、豐收溢倉的秋天,他喜歡白雪鋪地、純潔無瑕的冬天。
步入閻夫立鈞瓷藝術工作室,一件件美妙絕倫的藝術品映入眼簾,你能感覺到每一件作品都在呼吸,用不同的神情與你交流。那小巧玲瓏的造型,自然窯變的多姿多彩。紅、黃、藍、白、紫、綠、黑、青,紅里泛著紫;青里透著綠;藍里有著白……美不勝收,精妙絕倫。還有金谷紋、羽毛紋、珊瑚紋、雪花點、珍珠點、禮花彩等40種。更為神奇的是閻教授獨創的“微觀意境”,將鈞瓷置四十倍放大觀之,仍細潤豐滑,或似春色滿園;或似彩云追月;或似巖漿噴涌;或似鳳凰起舞;鏡移景換,繽紛世界,盡在眼前。
是人類改變了自然?
是自然改變了人類?
緩步閻夫立鈞瓷藝術工作室,人類的思想智慧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敬畏,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共生繁榮可孕育出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景觀。本報記者:陳觀平【原標題:站在時空交叉點的鈞瓷大師——訪中國民協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陶瓷藝術家閻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