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尤愛古代瓷器的,特別是汝瓷,還親自為汝瓷題詩,他流傳下來的詩文中吟詠陶瓷的詩作就有200余首,其中多首詩歌就是為汝瓷專門所題。堪稱汝瓷的“超級粉絲”。因為汝瓷流傳于世的真品很少乾隆本人也沒有收藏到太多汝瓷,所以乾隆皇帝就下令復燒汝瓷,往往由“大內出樣,薦御窯廠燒制”,皇帝本人直接參加了瓷器的生產過程,乾隆皇帝對汝瓷的喜愛可見一斑。
為汝瓷親筆題詩
今天的臺北故宮里有個紙槌瓶,上面也刻著“奉華”兩個字,中間留著一塊空地。據說乾隆皇帝看見以后,覺得自個兒也得刻上點兒什么。乾隆就寫了首詩刻在上面:“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余釘。”這個紙槌瓶原來是一個小撇口,到了乾隆時期,口碎了,鑲上了一個銅圈。“口欲其堅銅以鎖”,其意是想讓口變得結實一點兒,只好用銅包上。試想帝王之家天下階是王土,乾隆皇帝對一個破了的瓶子還如此珍惜,汝窯之珍貴可見一般了。
另外一只一直在宮中流傳汝窯三足洗,同樣備受乾隆皇帝珍惜,他曾專門吟詩一首,令宮廷玉作匠師鐫刻于器之外底,詩曰:“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解本退藏理,宋詔胡夸切事談。”下署“乾隆戊戌(1778年)夏,御題”。鐫刻字體為隸書,十分規整,字和詩融為一體,更為此三足洗增添了色彩,使之成為傳世汝窯瓷器中難得的一件珍寶。
錯把汝瓷當鈞瓷
乾隆帝雖癡迷宋瓷,但也有走眼的時候,史有記載,一碗內底部刻有題詩:“均窯都出修內司,至今盤多艱致,內府藏盤數近百,則晨星見一二。何物不可窮其理,大難藏盤小易,于斯亦當知懼哉,愈大愈難守其器。”此詩的刻文凹陷處仍可見朱砂痕,是乾隆御題詩刻文的常見做法。詩中雖將此碗誤認為鈞窯作器,可見汝瓷之少,連窮其所有搜羅宋瓷的乾隆,都不能全面正確的掌握汝瓷的鑒識。
拓展閱讀:
汝瓷的顏色
汝瓷的釉色以天青色為主,其次還有有粉青、月白、卵青(俗稱鴨蛋青)、豆青、灰青(艾青)、蝦青等,世評“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我們認為汝瓷的顏色基本上是自成體系的,是它們之間相互比較而言。以天藍色汝瓷為例,與天青色比較,它偏藍色,我們稱它天藍色,但與其他瓷器(例如鈞瓷)的天藍色比較,它還是偏青。
汝瓷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觀察,顏色會有不同的變化。平常體會,在明媚的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睛后,云開霧散時,澄清的藍空?上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是青中偏藍,猶如清徹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瑪瑙入釉而致使釉面產生的不同角度的斜開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氣泡?對光照的不同反射而產生的不同效果。【原標題:乾隆帝:汝瓷的鐵桿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