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31年的姚敬堂老人可以說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木版年畫。走進姚老的客廳,記者一下子就被姚老所獲得的大大小小的獎杯獎狀所吸引。當記者問起這些獎項的來歷時,老人只是低頭笑笑,不以為意。當記者詢問有關木版年畫的問題時,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中國網:您接觸木版年畫是在什么時候?
姚敬堂:我家在楊武村,我們那個村基本上都從事木版年畫的制作。第一次接觸木版年畫的時候正在上學,我那時候熱愛工筆畫,恰巧木版年畫屬于工筆畫的一種。到50年說是“四舊”,不準生產,木版年畫算是撤消了,逐漸就沒有木版年畫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木版年畫的生產就停滯了。改革開放以后,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逐漸把木版年畫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恢復起來。當時成立一個年畫社,由我來任社長。然后又成立了研究會,我任研究會會長,一直到93年我退休。退休以后,我仍然忘不了我的木版年畫,可以說,我把我的這輩子都投入到木版年畫的生產與研究上了。
我現在去哪都會帶個相機,把我沒見到過的年畫拍下來,然后回來我做復原工作。我搶救并恢復了198副古老的年畫,就編個年畫故事集。在這本書的前言里詳細說明了朱仙鎮年畫的特色、歷史沿革,而且我為每張木版年畫我都會寫寫他的歷史故事。
中國網:在您看來朱仙鎮年畫的藝術特色都有哪些?
朱仙鎮木版年畫有四大特色。第一,構圖比較飽滿。與楊柳青、桃花塢兩地的繪畫風格極為不同。第二,線條粗獷。朱仙鎮年畫的線條表現特點是從漢唐筆畫演變過來的,現在恢復的朱仙鎮年畫非常像吳道子那個畫法。第三個形象夸張,突出人物的特點。年畫上的人物都有哪有特點,朱仙鎮的年畫就會把這個特點夸大地突出出來。如果這個年畫人物頭部有特點,年畫就會將頭部放大。又例如,人騎著馬,馬不是主要的,人是主要的,那么人物就在構圖中占很大的比例,馬就會非常小。第四個特點就是用色夸張,不循規蹈矩。朱仙鎮年畫都大膽運用大紫大紅這樣夸張的顏色。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朱仙鎮年畫之所以顏色鮮艷且經久不褪色,是因為用的是植物色或礦物色,我們不是用的化工顏料。舉個簡單的例子,黃色是國槐開的花,在馬上要開花的時候將花摘掉,晾干后經炒、炮制后提煉出來我們木版年畫用的黃色。
中國網:現在朱仙鎮的年畫是否還沿襲著古老的生產方式?
正宗的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還是按照祖先流傳下來的工藝在制作。我認為,朱仙鎮的木版年畫是優秀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分重要。從制作工藝、所用的材料再到印制程序都應該大力加強保護。如果單單為了降低成本,追求經濟利益從而改變原來的生產方式,這是對文化遺產的粗野破壞,我不能接受。如果朱仙鎮的年畫不用老的制作手法,那么我們的文化就不能得以很好的傳承,甚至能否存在都將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
現在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重視,剛剛通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提出了“非遺”傳承人的重新認定與加強專利的保護。我認為這將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