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77年、歷經33個春秋的河南省周口市豫劇團,在櫛風沐雨中,已經歷練成戲劇藝苑里一顆璀璨的奇葩,傲然挺立在豫東大地。建團30多年來,特別是撤地設市10年來,周口市豫劇團這支年輕的演藝隊伍,靠著執著勤奮、團結協作、敬業拼搏和團隊奉獻精神,長期堅持送戲下鄉,注重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用好用活內部機制,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在全省歷屆戲劇大賽中,屢創佳績,連獲殊榮,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受到業內和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評。
抓班子帶隊伍形成合力
俗話說,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何讓劇團班子和隊伍有戰斗力,始終是擺在劇團領導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他們堅持把搞好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一個重要位置。為此,他們制定了學習計劃,落實學習內容和教育重點,把學習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常抓不放。認真組織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其次,堅持把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劇團領導班子的政治理論素質、決策水平和業務領導水平,樹立了團結、進取、奉獻、務實的領導班子形象。學習中,他們通過聯系班子成員思想和工作實際,及時發現問題,厘清工作重點,明確工作目標,調整工作思路,使“愛崗敬業做貢獻,爭創一流促發展”成為全團上下的共識。第三,堅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正職領導與副職領導的關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每個班子成員的積極性;二是正確處理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關系,保證決策的順利實施;三是正確處理制度約束與提高素質的關系,增強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樹立事業重于泰山的思想,把互相信任作為合作共事之本,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配合,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都把事業發展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
建規章立制度用活內部機制
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劇團的流動性很強,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業。如何管理好這樣一支隊伍,是擺在每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制訂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大家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把制度內化為大家的自覺行動,才能為做好各項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證。為此,他們制訂了《戲劇排練工作制度》、《日常演出工作制度》、《請消假制度》、《演職員工作紀律》等,規范了全體演職員的日常行為,提高了工作效率,彰顯了制度紀律的重要性。有一次,在河南省“舞臺藝術送農民”演出活動中,有一位演員因一時粗心未能趕上下鄉演出的班車而耽誤了演出,不但停發其當天的演出補助和工資,還對其這種影響正常演出的錯誤提出了嚴肅批評。自此以后,再沒有發生過類似事情。
為了充分調動每個演職員的積極性,他們還對現行的工資分配制度進行了改革。建立“以崗定酬,績酬掛鉤,按崗取酬,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實行固定工資與活工資相分離,即將活工資部分納入內部再分配,按各自崗位績酬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獎勵,合理拉開分配差距。改變了以往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合理現象。制度和機制的完美結合,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演職員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全團上下處處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重視人才建設打造人才高地
事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10來,市豫劇團始終把人才建設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努力打造人才高地。他們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通過公開招聘,積極從戲曲院校引進專業對口各種急需的戲劇人才。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引進了像趙軍英、田丹丹等一批優秀學生。二是善于從地方劇團發現優秀戲劇人才,以優厚的政策把他們吸引過來,不斷壯大和優化演職員隊伍。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先后從地方劇團吸收了像惠喜華、李秀芳、萬靜等一批優秀戲劇演職員;三是積極幫助本團優秀人才解決實際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以上措施的實行,解決了劇團人才緊缺的現狀,補充了新鮮血液,增強了單位實力,穩定了演職員隊伍,扭轉了以往人才爭相外流外跑外調的現象。
有了人才僅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只有不斷通過對他們進行培養和磨礪,才能使他們經受住住實踐的鍛煉,才能盡快挑起事業的擔子。為此,對年輕演職員的教育和培養也成為他們日常一項重要的工作。他們的做法一是對他們大膽使用。只有大膽使用,才能發現他們的優點和強項,為他們早日成為戲劇名角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對他們嚴格要求。玉不琢不成器,大膽使用和嚴格要求相結合,才能更有利于他們的進步和發展。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趙軍英、田丹丹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很快脫穎而出,現在都已經成長為單位的業務骨干,在很多重要劇目中飾演主要角色,取得了良好效果。
堅持送戲下鄉足跡遍數省
10年來,市豫劇團先后創排和改編了《情恨》、《羅密歐與朱麗葉》、《紅燈記》、《紅樓夢》、《西湖公主》、《春風萬家》、《市井人生》、《陳新莊》、《繡花女傳奇》、《淚灑相思地》、《大義皇后》、《青蛇傳》、《都市彩虹》、《都市霓虹》、《都市長虹》等五十多臺大型優秀劇目,常演不衰。演出足跡縱牽北京、深圳,橫跨豫、晉、冀、魯、皖五省。不管天氣多么惡劣,路途多么遙遠,也不管條件多么艱苦,哪里群眾有需要,他們就把戲送到哪里。10年間,演出大戲三千多場,受眾達三百萬人次。一流的演出陣容,完善的舞臺設施,精湛的表演技藝,熱情周到的服務,使之所到之處,倍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青睞。例如,2010年大年初一這天,適逢中國的傳統節日,周口市豫劇團來到駐馬店市上蔡縣楊集鎮戚老村演出。從大年初一至初四,在這兒進行了四天的演出。當時,天空飄舞著雪花,村里的道路泥濘不堪,凜冽的北風吹打在臉上,使人覺得火辣辣的疼。當時,舞臺車就搭建在一片爛泥里。盡管條件很艱苦,但絲毫沒有減少周口市豫劇團廣大演職員為這里的群眾奉獻表演文藝節目的熱情。在這幾天的時間里,他們為這兒的群眾傾情演出了《五世請纓》、《骨肉恩仇》、《皇親國戚》、《西湖公主》、《小紅袍》、《青蛇傳》等十數部古裝大戲。一場場精彩的演出,一段段優美的唱腔,讓這兒的群眾看得如癡如醉。一位姓龔的大媽說:“實話實說,比去年那一班唱的好,唱腔都好,人面長的也好”;另一位姓戚的大叔扯著女兒的手說到:“這戲唱的真好,連俺家小姑娘都感動得直哭。”
實施精品戰略結出碩果累累
早在25年前,由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神話戲《西湖公主》在河南省第一屆戲劇大賽中就榮獲十一項大獎,唱紅唱響了大江南北,創下了連演5000余場而不衰的局面,并被臺灣、山東等地方劇團移植,1986年應邀晉京進中南海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贊譽,越南友人黃文歡曾兩次觀看演出,并欣然揮毫題下“令人神往”以示褒獎。
10年來,市豫劇團全體演職員,依然堅持“精品立團”宗旨不動搖,傾力釀制藝術大餐。他們克服沒有場地的困難,頂烈日,斗酷暑,不怕蚊蟲叮咬,不畏三九寒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用,摸爬滾打,汗濕衣巾,竭盡全力抓精品,勇于拼搏創佳績。在全團演職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成功地把“都市三部曲”《都市彩虹》、《都市霓虹》、《都市長虹》等一個個經典劇目搬上舞臺,并在全省歷屆戲劇大賽中,摘金奪銀,喜獲全面豐收。由他們排演的《都市長虹》,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甚至代表河南省晉京匯報演出,取得圓滿成功。長期堅持實施的精品戰略,終于結出累累碩果。
2002年,由市豫劇團排演的被譽為“都市三部曲”之一的大型現代豫劇《都市彩虹》榮獲河南省第九屆戲劇大賽“金獎”等10項大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黃河戲劇獎”、“田漢戲劇獎”,并代表河南省晉京匯報演出,被專學者譽為長安街上的第三道彩虹;2003年,由《都市彩虹》改編的戲劇電影《幸運十點鐘》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并在中央電視臺CCTV-6電影頻道播出,為周口市第一部戲曲故事片,填補了周口市戲劇史上的一項空白,為擴大周口乃至河南在全國的影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宣傳作用;2005年,由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豫劇《都市霓虹》,是“都市系列劇”的又一強擋作品,在河南省第十屆戲劇大賽上嶄露頭角,榮獲全省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河南文華大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2006年度全省精品工程重點劇目,河南文華大獎和全省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劇目;2007年,由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古裝神話戲《西湖公主》榮獲河南省第三屆黃河戲劇獎“叫座劇目獎”;2007年,由周口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戲《都市霓虹》榮獲河南省第三屆黃河戲劇“優秀劇目獎”、河南省第四屆文學藝術“優秀作品獎”;2008年,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豫劇《都市長虹》再次榮獲全省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河南文華大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優秀作品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2009年8月,為向建國60周年獻禮,由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豫劇《都市長虹》應邀去全國政協禮堂進行匯報演出,受到首都各界群眾的熱情歡迎和高度評價,為宣傳周口展示周口良好形象、及時反映我市在文化戰線上取得的可喜成績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表彰他們所取得的可喜成績,周口市委市政府對周口市豫劇團給予通令嘉獎; 2009年,由市豫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豫劇《都市霓虹》和《都市長虹》分別榮獲周口市第一屆文學藝術優秀作品獎;2009年,《都市長虹》榮獲河南省第五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梨園潭水深幾許,杏眼銀星淚滂沱。10年來,周口市豫劇團一路鏗鏘走來,步履穩健,成績喜人,這也讓人們對這支年輕的充滿動感充滿活力的演藝隊伍有了更多的期待。 (周口市豫劇團 殷立濤)【原標題:喜看周口豫劇10年藝術輝煌——周口市豫劇團10年發展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