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老龍溝村尋訪王屋琴書

2013/5/3 14:17:09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就知道當年的王屋琴書有多風光。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和劉天杰在楊愛村說書時被群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七天七夜都不叫回家。”8月25日,在濟源市軹城鎮老龍溝村的一個農家小院,73歲的周觀世老人興奮地回憶著。

  周觀世是王屋琴書在世的僅有的兩位傳承人之一。另一位傳承人是劉天杰,周觀世的徒弟、老搭檔。

  王屋琴書是濟源王屋山區獨有的曲藝品種。因說書時伴奏的主要樂器是琴,所以叫琴書。土生土長于濟源王屋山區,所以叫王屋琴書。清道光年間開始流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藝人相繼去世,2007年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到王屋琴書的現狀,周觀世連聲嘆息:“唉!現在好多人不知道王屋琴書,也沒人想學,都忙著掙錢去了。我都有十幾年沒正式演出過了,王屋琴書將來是個啥樣,真擔心!”

  問他會說多少部書,周觀世一一列舉:《英雄傳》、《呼延慶打擂》、《金鐘記》、《八寶傳》、《劉成殺婿》……足有幾十部。除了自小學會的,這兩年他還自編自演了現代琴書《愚公移山》。沒事時,周觀世就自己哼哼唱。

  我問他:“一輩子說琴書,你有啥感想?”他來了一段清唱:“穩坐桌面這塊大地,好像一臺大戲。比文劃武我一人造作,拿奸捉忠也是我一人。苦辣酸甜藏在心里……”除了能說會唱,王屋琴書藝人還會演奏琴、手板、镲、八角鼓、四弦等多種樂器。老藝人學藝全靠口傳身授,練就這般功夫,肯定得吃不少苦。但周觀世說:“我八九歲開始學說書,從沒覺得苦。就是看著王屋琴書快絕了,心里不安啊!”

  濟源市群藝館副館長李睿芳分析了王屋琴書瀕臨滅絕的原因,她說:“隨著山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王屋琴書這種原生態的民間曲藝文化,逐漸被戲曲、歌舞、影視其他藝術形式所取代,王屋琴書處于不發展就要被淘汰的瀕危困境;另外,對于這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缺乏政策上的扶持和相關的經費,使許多事情止步不前。”

  李睿芳說:“不能讓王屋琴書這種寶貴的文化遺產自生自滅。趁周觀世、劉天杰這兩位老藝人還在世,我們要趕緊請他們把肚里的寶貝倒出來,為王屋琴書留下寶貴的音像資料。此外,要多組織老藝人演出,讓王屋琴書走近今天的群眾,還要嘗試把王屋琴書的音樂精華用于一些現代演出,賦予古老藝術新的生命力。”【原標題:老龍溝村尋訪王屋琴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11年9月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